4
“毁”字的断语呢?因为本传中就记载了周党“读《春秋》 ,闻复雠之义”
之事。刘昭注云: “ 《春秋经》书: ‘纪侯大去其国。 ’ 《公羊传》曰: ‘大去
者何?灭也。孰灭之?齐灭之。曷为不言齐灭之?为襄公讳也。 ’齐襄公九
世祖哀公亨(烹)于周,纪侯谮之也,故襄公雠于纪。九世犹可复雠乎?
虽百世可也。 ”此事证明,周党是能“演” 《春秋》之“义”的,他后来还
“隐居黾池,著书上下篇” ,范升谓其“文不能演义” ,难逃诋毁之嫌。
推而广之,凡阐发六经之义之作,皆可谓之“演义” 。 《艺文类聚》卷
九十九“祥瑞部下·驺虞”条,引《春秋演义图》曰: “汤地七十,内怀圣
明,白虎戏朝。 ” “春秋演义”云云,亦即“演” 《春秋》之“义”也。 《宋
史·艺文志》 “经解类”著录刘元刚《三经演义》十一卷,三经者, 《孝经》 、
《论语》 、 《孟子》也。 《宋史》卷四百七《杨简传》载钱时所著之书,有《周
易释传》 、 《尚书演义》 、 《春秋大旨》 ,将《尚书演义》置于《周易释传》 、
《春秋大旨》之列,正表明是“演” (释) 《尚书》之“义” (大旨)的。 《明
史》卷九十六《艺文志》经类著录胡经《易演义》十八卷、徐师曾《今文
周易演义》十二卷、梁寅《诗演义》八卷,性质皆与此相类。
《诗经》为六经之一,既有《诗演义》以阐释之,后人遂将注诗解诗
品诗之作,亦名为“演义” 。 《新唐书》卷五十九著录《苏鹗演义》十卷,
后人注《韩愈集》卷五《古诗五》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引《苏鹗
演义》 : “龙钟,不翘举之貌。 ”注《柳宗元集》卷八《行状》 “吏无招权乾
没之患” ,引《苏鹗演义》 : “乾没,犹陆沉之义。 ”又有《杜律演义》 ,元进
士张伯成所作,陆容《菽园杂记》卷十四引其序云: “注少陵诗者非一,皆
弗如吾乡先进士张氏伯成《七言律诗演义》 ,训释字理极精详,抑扬趣致,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