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演义文体的典范
(0 次评价)6900 人阅读0 次下载
3 才辈出,各逞其能,刘、关、张之桃园结义,更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 五代之人才则大为逊色,驰骋其间者多为莽夫武士,朱温虽与黄巢结义, 但见利忘义,不克善终。这些,都是五代史事逊于三国的先天弱点。 然而光凭素材本身的优长,并不能保证创作的成功。李渔说得好: “然 三国之局固奇,而非得奇手以传之,则其奇亦不著于天下后世之耳目。 ”[3] 《三国志平话》的成败正说明了这一点。庸愚子说: “前代尝以野史作为评 话, 令瞽者演说, 其间言辞鄙谬, 又失之于野, 士君子多厌之。 ” [4]撇开 “士 君子” 鄙薄市井文学的偏见, 确实道出了平话的根本缺陷。 正是在惋惜 《三 国志平话》未将题材开掘好的心理支配下,罗贯中创作了《三国志演义》 。 郑振铎先生说:罗贯中“是一位继往承来,绝续存亡的俊杰,站在雅与俗、 文与质之间的。他以文雅救民间粗制品的浅薄,同时又并没有离开民间过 远。 ”[5]“以文雅救民间粗制品的浅薄” ,既是罗贯中创作的原动力,也是 罗贯中追求的最终目标,而“历代演义”的全新样式,则是他为达此目标 的天才创造。 二、 “演义”是“演经书之义”的略称 “演义” 之说, 由来久矣。 《后汉书》 卷一百十三 《逸民列传· 周党传》 , 叙周党于光武引见时,伏而不谒,博士范升奏毁曰: “伏见太原周党、东海 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车。及陛见帝廷,党不 以礼屈,伏而不谒,偃蹇骄悍,同时俱逝。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 钓采华名, 庶几三公之位。 ” 以组词方式言之, “演……义” 云云, 实为 “演” (阐发)经书之“义”的略称。所谓“文不能演义” ,是指斥周党等“夸上 求高” ,而无才以“演”经中之“义” 。为什么《后汉书》要为范升下一个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5:36 , Processed in 0.91648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