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此,召义兵,会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勇于进取,足
见其政治家的风度。
第二、唯才是举,随能任使的博大胸襟。他不拘一格,唯才是用,求
贤若渴。他身边的文胆阮瑀投其门下时颇有些戏剧色彩。当初,曹操雅闻
其名,征召阮瑀出来做官,阮不应,曹连连逼促,阮瑀乃遁入山中。不料,
曹操有一颗火热的心,不肯罢休,使人放火烧山,阮瑀招架不住,只得出
山,投其门下。这就道明他求才不择手段,也可看出他“求贤若渴” 。不仅
如此,就连徐庶、周瑜、关羽等他都想聘用。他曾以强力将徐庶聘归营账,
而徐庶却不献一策。他也曾对周瑜聘任: “曹闻听周瑜年少有美才,乃秘密
下扬州,谴蒋干往说周瑜,可惜周瑜不为所动,否则, ‘赤壁之战’这一页
将是另一种写法。 ”
第三、赏功罚罪,严正不苟的法治思想。曹操能统领百万雄师,靠的
是严正不苟的法治。古者有云: “法不加于尊” ,而操则不然。他的战马受
惊,误入麦田,按曹操自制的军法,应当斩首。自己制法又犯法,他觉得
不加法于己则无法服众,于是想出了“割发代首”之计。既打破了“法不
加于尊”的古训,又维护了军法的权威。况且,割掉几根头发,并没什么
大碍。曹操在《败军令》中说:司马法“ ‘将军死绥’ ,是古之将者,军破
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
诸将出征,败军者低罪,失利者免官爵。 ”可见他赏功罚罪,正大光明。
第四、以民为本、体恤百姓,注重农业生产。在征张绣时,他号令三
军,不准作践麦田,不准掳掠百姓,违者“斩首” 。在征袁绍时,重申军纪
“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罪” 。攻克冀州后,便急令宣布“河北居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