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
民,遭兵革之难,尽免今年租赋” 。这些都是他“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
以民为本,实乃俊杰。
第五、不畏人言,不惮风险的精神。在汉末, “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
为公侯”的时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并吞八荒,权势越来越大。各
公卿、士大夫便群起而攻之,对其大加猜忌、诽谤,而曹操则无所谓,无
意急流勇退,继续做自己的事。
这几点在《三国演义》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这也说明罗贯中在塑造曹
操时没有忽略历史。 也许就是历史演义小说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的缘故吧。
综上所述,罗贯中在民间传说的影响下,对曹操采取了抑制的办法,
作品反映出来的就只能是否定形象。而他生活的时代又不允许他对曹操大
加赞赏,再加上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曹操永远不可能变为诸葛亮式的
人物。就这两方面来说,曹操的形象被塑造成否定人物也是必然。但是,
历史还告诉我们,曹操虽然奸诈却也善良,并且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就应该源于历
史又要高于历史。罗贯中在塑造时也没忘记这一点,将曹操塑造成了一个
简单而复杂的人物。我们在读《三国演义》时不能只是读他简单的一面应
该多方面的看对曹操。
参考文献:
[1]卢弼.三国志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周一良.著魏晋南北朝史扎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