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鞭督邮”、“三战吕布”、“王允献董卓貂蝉”、“曹操勘吉平”、“云
长千里独行”、“古城聚义”、“三顾孔明”等,《演义》也不是简单地
从《平话》中移植过来,而是根据其叙事意图,对原有的故事进行了不同
程度的调整、改动和补充,以使其更谐合于《演义》整体的叙事风格,两
者的文字出入是颇为明显的。周兆新的《从“说三分”到〈三国演义〉》
一文,即通过两者的比较,指出:“《平话》只记录了‘说三分’的故事
梗概,文笔很粗糙,往往辞不达意,全书共八万余字,其中将近一半情节
与《演义》并不一致。像这样一本简陋的小册子,不可能对罗贯中发挥如
此巨大的影响。”[8]在《元明时代三国故事的多种形态》一文中,他甚至
还说: “《演义》也不一定是直接依据《平话》这部书改编而成。……《平
话》共包含六十多个三国故事,其中将近一半以上并不见于《演义》。另
一些故事虽然与《演义》重复,但基本情节常有较大出入”,因此“《演
义》对于《平话》这部书而言,似乎没有一脉相承的关系。”[9]退一步说,
即便两者确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如上述所举的“桃园结义”、“张飞
鞭督邮”、“三战吕布”等,也并非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们充其量不
过是三国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小插曲(有些还是虚构的),远不足以全
面地反映三国兴废成败的整个历史过程,所以正史尽可将它们略而不载或
一笔带过。而《演义》中许多能够反映朝代兴废的大事,如孙策略定江东,
曹操灭袁绍、定辽东,及姜维用兵,司马氏父子擅权等等,《平话》中反
倒不曾叙述。因此,《平话》不大可能成为洋洋七十余万字的《演义》建
构情节、叙述故事的主要依据,当然更不能说它是《演义》的雏形了,而
顶多只能说它是《演义》的取材对象之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