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神秘与缺失碎片与渗透——“三顾茅庐”的传播艺术
(0 次评价)4405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度,而且更使刘备增强了拜谒诸葛亮的心理需求。因为徐庶以破曹成功的 行事行为,为诸葛亮这一经纶济世之才作了生动的注脚。 如此,司马徽以“虚”以“冷” ,徐庶以“实”以“热” ,完成了对诸 葛亮这一核心人物的两次传播。行文至此,必以为下接三顾茅庐了。但作 者偏又于三顾茅庐之前再次让闲云野鹤般的司马徽飘然出场,以加强刘备 对诸葛亮的求证心理。故有刘备“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 之问。 (1)而司马徽偏以极闲极冷的态度,以不荐之荐、不赞之赞的方式 作答: “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 (1)刘备显然不 满足于这种回答,故又问: “先生何出此言?”于是司马徽以诸葛亮与其友 的比较,表明其人志不在小,以诸葛亮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 百年之张子房” ,表明其人才不可量。徐庶的一荐,司马徽的再荐以及这种 人才品牌的类比效应,无疑构成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内在动力。这是传播效 果的再次显现。但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传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于受 众对传播内容的进一步确认。如此,则“三顾茅庐”成为一种必然之势。 同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诸葛亮友人的名字,也为刘备“二顾” 途中所见所闻,埋下碎片式渗透的伏笔。即便如此,刘备也不过刚刚开始 进入这张传播大网,埋伏于这张网上的诸葛亮的各种社会关系又会对刘备 产生怎样的冲击波呢?换言之,这些碎片式的传播者又该向刘备这个受众 传播什么样的信息呢? 两顾茅庐:中心人物的缺失及碎片的补足效应 在市场营销中,当品牌信息被化整为零,分散地布置在消费者可能接 触到的各个地方,他们往往就会在无意识中接受了信息的渗透,这就是碎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22:31 , Processed in 3.81462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