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 (第五十六回)曹操这话确为由衷之言,肺腑之
语。何以见得?心理学告诉我们,面对属下的文官武将,曹操不可能装腔
作势说假话,这既不符合他自身性格,也不符合当时情势。美国著名心理
学家悉尼.乔拉德和特德.兰兹曼说: “在什么条件下,人们才能对他人真实
坦率地表露自己呢?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对他人是否值得相信的知觉”;
“另一个因素似乎是对安全和自尊的重视程度。那些相对来说不怕别人的
人和那些自认为是受欢迎的人与那些没有安全感、有依赖性的人相比,更
会乐意让别人了解自己。 ” (1)很显然,曹操完全符合上述两种因素。而且
就是在这次讲话中,曹操又袒言宣布“但欲孤委捐兵众,归就所封武平侯
之国,实不可耳: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孤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
名而处实祸也” (第五十六回) ,其言何等坦率、直露!他并非骄狂、虚妄
而确是赤诚、 磊落地宣称:“如国家无孤一人, 正不知几人称帝, 几人称王” 。
由此可见,曹操上述所言决非虚言诳语。
其二,曹操数次劝诫、禁止他人传言所谓他应“代汉而有天下”之意
的征兆之事。一是曹操奉诏从山东起兵来京护驾,救出被李傕、郭汜等百
般羞辱、蹂躏的汉献帝后, “时侍中太史王立私谓宗正刘艾曰: ‘吾仰观天
文,自去春太白犯镇星于斗牛,过天津,荧惑又逆行,与太白会于天关,
金火交会,必有新天子出。吾观大汉气数将终,晋魏之地,必有兴者。 ’又
密奏献帝曰: ‘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代汉而有天下者,
当在魏。 ’ ”如果说曹操有篡逆之心的话,那么这是一次何等难得的机会,
而且是非常有权威的“天命”所示!但“操闻之,使人告立曰: ‘知公忠于
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 (第十四回)二是在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