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8
已充当着东吴谋士,但却始终未正式授于任何职位。鲁肃将庞统推荐给吴
主孙权时,却被因貌丑“心中不喜”和偏执之见视为“狂士”而遭到冷待。
统生平应聘谋职,“欲以才气动之”。对当权者不恭维奉迎,刚正不
阿。因为有封建时代知识分子难得的正气和骨气,而被误为狂士。其实被
称为狂士源于孙权的偏见。《三国演义》第 57 回有如下情节:鲁肃向孙权
举荐庞统,并盛赞其才。小说先以不无调侃的笔调讽刺孙权以貌相才的浅
薄之举。作者写道:“权观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发,形容古怪,心中不
喜。”接着又以否定性的笔调描写了孙权以个人偏爱屈待大才的情景。孙
权问统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答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
权之所问与统之所答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学识观。孙权注重的是专长。
大概认为凡人才应该学有所长。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学识观、人才观,并
无偏颇。但在特殊条件下,尤其是在动乱纷争的年代和复杂多变的政治斗
争中,欲意争强图霸,成就大业,仅靠一拔之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博学
多才,且能随机应变。此方为学识的高境界,人才的高标准。庞统“不必
拘执”的回答是对孙权陈腐学识观、人才观的否定。“随机应变”的回答
则提出了与孙权截然不周的人才标准。初次晤面,庞统不仅未有任何恭维
之词、阿谀之态,反而思路见解处处与这位权贵相左,显然不仅不会令其
满意,反而会被认为“冒昧”、“狂妄”。因而“狂士”一词便脱口而出。
当孙权又以其偏爱之臣周瑜作为取才标准而问统曰:“公之所学,比公瑾
如何?”时,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此一回答,不仅会
令孙权大失所望,反有冒犯之嫌。作者在此议论道:“权平生最喜公瑾,
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最后,孙权给这位应聘者的回答是“公且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