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
(0 次评价)6238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的心目中, “分”与“合”并不具有同等地位。尽管作品表现了东汉末年由 “合”到“分”的过程,但这只是全书的发端,是对既定的客观史实的叙 述;这种“分”并不反映作者的愿望,恰恰相反,作者对这一段“分”的 历史是痛心疾首的。作者倾注笔墨重点描写的,倒是由“分”到“合”的 艰难进程,是各路英雄豪杰为重新统一而艰苦奋斗的丰功伟绩。由此可见, 如果要全面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就必须了解不同版本的区别;要从总体 上提高研究的水平,就必须打好版本研究这个基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对《三国演义》版本的研究是比较粗浅 的。一些学者虽然知道《演义》的重要版本除了清代康熙年间以来流行的 毛纶、毛宗岗评改本(简称“毛本” )之外,尚有明代的嘉靖元年(1522) 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简称“嘉靖本” )等多种版本,但基本上都接受 了郑振铎先生在其名作《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中的论断: “这许多刊本必定 是都出于一个来源,都是以嘉靖本为底本的。 ”①由此形成这样几点普遍的 误解: (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或者 就是罗氏原作; (2) 《三国演义》只有由嘉靖本派生的一个版本系统; (3) 在众多的《三国》版本中,最值得重视的只有嘉靖本和毛本。因此,在很 长一个时期里,各种文学史、小说史论述《三国演义》时,一般都主要针 对毛本,附带提及嘉靖本,而对《三国志传》 、 “李卓吾评本”等其他明代 刊本几乎不屑一提。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三国演义》研究的 总体水平不高。 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开始重视对嘉靖本的研究;不过,对《三国》版 本源流的基本认识,仍大致与以前相同。因此,尽管这一时期初步打开了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4:33 , Processed in 0.69309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