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毛本《三国》研究述评
(0 次评价)6295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是这种重要性,让研究者更加关注毛本自身的问题,比如:毛本的作者、成书 的时间、金序的真伪。 毛本究竟出于何人之手?从晚清的邱炜萱,到胡适、鲁迅,以及郑振铎、 孙楷第都持毛宗岗说。但这无法解释清代刊本卷首前为什么会出现“声山 别集”、“圣叹外书”及“吴门杭永年资能氏”等题署。郑振铎在《〈三 国志演义〉的演化》中,认为声山乃毛宗岗的号。实际上,他把毛氏父子混为 了一人。对此,俞平伯特地撰文《三国志演义和毛氏父子》(1930),指出了郑 氏的错误。他根据第七才子书《琵琶记》的序和总论的分析,认定毛氏父子 之评《三国》,其情形与《琵琶》同,声山口授,其子宗岗笔录之。因而,《三 国》成于毛宗岗之手。文中,俞平伯还推想“毛本《三国》刻于康熙时,而写 稿殆在于顺治年”。另外,关于金序的问题,郑氏在《〈三国志演义〉的演化》 中则直接表示了怀疑。他说:“此序文笔颇平庸拖沓,不是张氏之所作(按:金 圣叹本姓张),或是毛氏的自作而托名于他的也难说。” 这一时期,还掀起了小说史编写的热潮。编写者在叙及《三国演义》时, 大都谈到了毛氏的删改,如范烟桥的《中国小说史》(1927)、谭正璧的《中 国小说发达史》(1935)、郭箴一的《中国小说史》(1939)等。不过,他们只作 一般性的描述,并未提出独到的见解。 以上就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本研究的状况,其特点为研究者的关注 点从“评”转入“改”。相关文章大都从《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其版 本演变中来观照和评价毛氏的删改,也附带探讨了毛本自身的一些问题,但 是对毛本的“评”却论之甚少。足见全面而细致地研究毛本,只能有待于后 来者的潜心努力和深入思考。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22:20 , Processed in 1.63403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