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毛本《三国》研究述评
(0 次评价)6293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程作了一个粗略的描述,其间贯穿了一个观点:“《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做 的,乃是自宋至清初五百年的演义家的共同作品” ,意即清初毛宗岗也参与了 《三国演义》的创作。但是,在他看来,“《三国演义》的作者,修改者,最后 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学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此 后,元至治年间(1321—1323)的《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以及嘉靖壬午 本(1522)《三国志通俗演义》相继发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得以更为 清晰地呈现。1930 年,鲁迅在其修订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重新勾勒 出一条《三国演义》演变的线索:宋之“说三分”—金元杂剧—《三国志平 话》—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毛本。此线索表明了毛本在《三国》 版本演变中的重要性。他还就毛氏“改”《三国》的具体工作做了准确的 概括。同一时期,郑振铎在其《〈三国志演义〉的演化》(《小说月报》二十 卷,1929)一文中指出了“三国故事”演化进程中一种“后来居上”的现象。 他说:“罗氏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出,于是《三国志平话》便废而不行了, 正像毛宗岗改本的第一才子书出而罗本便废而不行的情形一样。”事实上, 他肯定了毛本的进步,但对于毛氏他又不无遗憾地说:“假如他有所作,当不 会是很幼稚的,可惜他的成就仅止于润饰与批评。”郑振铎的这种矛盾态度, 也一定程度地表现在孙楷第对毛氏的评价中: “宗岗于三国史事,所知亦无以 愈于贯中,特润色文字,实较旧本为雅洁。其评语虽陋,然世俗所好而引以为 便者,即在此等。故其本甚通行,迄今闾巷传诵《三国演义》,无不据此本。” 即便如此,孙楷第也不得不承认毛氏“亦可为罗氏之功臣也”(《戏曲小说书 录解题》之《三国志演义六十卷一百二十回》,1934—1938)。 无论他们怎样看待毛氏,均无法忽略毛本在《三国》版本中的地位。正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5:49 , Processed in 0.70516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