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配圣叹外书,居然鼎足,不相上下。”黄文关于“改”的认识,可以说是发前
人之所未发。
邱炜萱在《金圣叹批小说说》(1897)一文中,曾对《三国演义》“第一
才子书”的题名及金圣叹的序深觉可怪,可惜没有表示怀疑。直到 1919 年,
解弢在《小说话》一书中,明确地指出金序实属伪造:“《三国演义》金氏一
序,非应酬毛氏之作,即后人所伪造,就序中‘第一才子书之目又果在《三国》
也’一语,可以启人之疑矣。”颇有见地的解弢对毛氏则充满不屑,说“毛声
山乃金人瑞之应声虫也”。有意思的是,在同年出版的《古今小说评林》一
书中,蒋著超却对毛评大加赞赏:“至于评《三国》,则火气全泯,一以纯正之
论调,锐利之眼光出之,其章首读法,尤能独见其大,与逐回细评,不相犯复,非
精于古文而剖解全局不能也。且其行文,大气盘旋,不作力竭声嘶态,或用偶
语,亦工稳无疵,而一行一言,毋论其轻微,如有足为惩儆者,必为之发挥以尽,
此实评小说之圣手也。”评价之高,甚过金评。
值得一提的是,俞明震在《觚庵漫笔》(1907—1908)中,从传播的角度,
肯定了毛评之功,他认为“《三国演义》一书,其能普及于社会者,不仅文字
之力”,并且“得力于毛氏之批评”。
这一时期,虽然只是触及了毛本的某些方面,但其中的一些见解颇具启
发性。
第二阶段(20 世纪 20—40 年代)。这一时期,随着《三国演义》进入了真
正的学术研究层面,研究者们对毛本的认识也渐次深化,尤其体现于毛本的
“改”。
1922 年,胡适在《〈三国演义〉序》一文中,对《三国演义》的成书过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