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略论《三国演义》的语言面貌
(0 次评价)7216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活用、成分省略等等;文言虚词的使用也以常见而典型的用法为主,冷僻 罕见者一般不会出现。第三,从体裁来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 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或理论性较强的学术性著作之类的作品。第 四,从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知识或背景情况的联系较为松散, 少用典故。第五,从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秦汉散文 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的作品,前者是文言文的源头,后者则大体 承袭了前者的整体风格。需要强调的是,符合以上标准的著作或文章,无 论其语言形式如何浅近,终究属于文言的系统,不应也不能划入古白话的 范畴。 古白话内部的发展过程又有不同,它起源于口语对书面语的潜入。大 约在东汉时期,汉语中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地反映口语的语料, 如部分文人著作以及汉乐府等民间诗歌中的零星语料;再加上东汉初年佛 教传入中国,为了便于向受众说法,汉译佛经往往也采用接近口语的形式。 此期中土文献中的口语化语料与汉译佛经中的某些浅近形式均对当时及后 世的语言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纷乱的时代,人口的大量 流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汉语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再加上 佛教的强势介入,汉译佛经的大量涌现,汉语在语音、词汇乃至语法方面 都有较为显著的变化,口语化的程度也有所加强。这一时期接近口语的书 面语言在大量采用先秦两汉习见的词汇与语法结构的同时,也注意用上一 些口语词语与口语词义,在语法结构上也出现了某些口语形式。但是,这 种书面语言的基础仍然是文言文,口语化的程度并不很高。此后,口语化 成分进入书面语言的现象继续发展,比例也在不断增加,至晚唐五代时这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05:03 , Processed in 0.63305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