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多重叙述中的刘备形象
(0 次评价)6895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8 更有意思的是毛评本(醉耕堂本)在叙述刘备败走夏口与关羽的对答时, 不仅删去了裴松之的贬评,而且把刘备的答话改得与曹孟德许田射鹿时完 全一致,这样从塑造刘备正面形象的意义,维护文体的纯洁性来说,相当 高明,但也损失了刘备性格的丰满性和复杂性,限制了读者理解刘备的想 象空间。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现代的研究者,去研究《三国演义》和刘 备形象时,不可能只读毛评本,而不读弘治(嘉靖)本,这样,如果不是 执意于某种观念,就会不可避免地感受不同叙述者对刘备形象的塑造,仍 然会复原刘备形象的复杂性,甚至不可调和的矛盾性。但多数研究者恰恰 没有意识到,文本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叙述者朝着不同的目标进行叙述的文 本,对于刘备形象复杂性的第三个层面的根源认识不够,所以总是勉强而 偏执地去整合文本和人物形象,很难得出让人彻底信服的结论。如果本文 能够使学界意识到这一点,就达到了作者的目的。具体到文本的分析,我 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正是因为《三国演义》是世代累积型文本,所以要真 正把所有具有不同眼光的叙述者一一分辨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通 过文本分析,确定确实存在眼光不同的叙述者,则是可行的,也是本文努 力的方向。我们试图论证,要以《三国演义》文本为根据,整合出完整而 可理解的统一的刘备性格,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承认不同的叙述眼 光塑造了分裂的刘备形象。 无论从道德还是从性情的角度来看,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都呈现 出不可整合的矛盾性。 当我们从道德的角度切入对刘备形象的分析时,我们发现,在这一形 象身上,说他仁与不仁、义与不义、信与不信,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文本依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9 07:30 , Processed in 0.47836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