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2
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 ”
虽然在“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的结构中,刘备处于兄、主的地位,
可谓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他的这些维护义弟的言行,其伦理价值恐怕会
要打上折扣。然而,在关羽遇厄、蒙难后,刘备不但一再表示“孤与云长,
誓同生死; 彼若有失, 孤岂能独生耶! ” “吾今即提兵问罪于吴, 以雪吾恨! ”
而且“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 ”
最终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大败而归。这是极端的义气,刘备顺应私人友
情的要求亲自挂帅兴兵伐吴,可谓极不明智,但他却正以此成就了其义薄
云天的形象。然而小说中又保留了刘备对关羽的欺心行为。如许田围猎,
刘备制止关羽杀曹操,主要是因为顾及到自家性命安危,但刘备提供给关
羽的理由却是“投鼠忌器” 。
小说有对刘备一诺千金的描写:孔融邀刘备一道前救徐州之急,刘备
答应往公孙瓒处借兵前往,孔融嘱咐他切勿失信,刘备回答说: “自古皆有
死,人无信不立,刘备借得军,或借不得军,必然亲至。 ”后果然借兵相助
(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 。但在“吕奉先射戟辕门”和“白门楼
吕布殒命”两节中刘备的所作所为却使吕布临终发出了“是儿最无信者”
的指责。刘备借荆州后,不惜一再食言,甚至屡屡欺骗当初助其借得荆州
的忠厚长者鲁肃,虽然从功利的角度讲无可非议,但衡之以伦理尺度,却
是典型的背信弃义行为。
刘备的性情同样存在着时真时伪的矛盾现象,譬如刘备因“为汝这孺
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而摔阿斗,就是一个有着高远政治目标和知人之明
的领袖人物,在特殊情境下的自然选择,是真心的流露。但是刘备也有伪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