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三国志演义》中“和”的文化精神
(0 次评价)6337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7 计划的忠言策略,他都能接受,这与“和而不同”的理念相契合。有人说: “和而不同,就是自己要有中心的思想,能够调和左右矛盾的意见,而自 己的中心思想还是独立而不移”[9]p631。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又能容纳人 才,更为可贵的是,他可以在不同的声音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和而不同” 简单地说就是要承认“不同” ,然后在此基础上“和” 。它追求内在的和谐 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一致。曹魏集团内部存在不同类型的人才,不 同意见的声音, 此乃 “不同” 。 曹操以其宽容的气度容纳他们, 又知人善任, 广开言路,勇纳忠言,通过这些方式来追求“和” 。这种“和而不同”一方 面激励曹营内部的人才进取建功,另一方面又形成凝聚力,使曹魏集团内 部达到团结一致,成为三国之中势力最强大的政权。这也许只是一种谋略 手段,却为曹操带来了政治上的成功,可谓“和而不同”的一个很好的诠 释。 刘备之所以在用人上比曹操略逊一筹, 就是因为刘备用人没有做到 “和 而不同” ,而是走向它的反面“同而不和” 。刘关张桃园结义,兄弟之情山 高水深,关羽之死令刘备失去理智,使他不纳忠言,不顾国情,放弃联吴 抗曹的基本国策,忽视隆中决策的长远目标,一定要为兄弟报仇。 《左传》 云: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 是[10]p2094。 ”这意思是说“义”使刘备集团君臣达到“同”的状态,让刘 备听不进反对的声音, 不能像曹魏集团那样进入 “和” 的状态。“同则不继” , 所以蜀汉集团大厦将倾,诸葛亮纵有再大的神通也无法力挽狂澜。 通过对曹魏集团与蜀汉集团用人策略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和而不 同”和“同而不和”的差别,同时也能够理解蜀汉集团为什么会为曹魏集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1 08:43 , Processed in 0.92564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