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三国演义》写战的“戏”笔
(0 次评价)5536 人阅读0 次下载
7 融于一炉,灵活使用。 “赤壁之战” ,作者避开机械的兵刃相交的血腥场面, 把笔墨集中于孙刘集团和曹魏集团之间的矛盾,在宏观的生活巨幕中,采 用浓烈的戏剧手法,铺叙出一个个奇绝动人的故事,让各种矛盾相互交错 着向前发展,逐步趋向高潮。整个赤壁大战宛如一出出精致瑰奇的短剧所 组成的大剧。作者还善于用富有戏剧性的对话来表现情节和人物。如第 49 回的“孔明问病” 。孔明和周瑜两人各怀心事,言此意彼,问答之中蕴含着 极其丰富的潜台词,趣味浓郁。此外,作者还注意到欣赏心理的调节,于 斗智斗勇的争胜中穿插抒情性情节。如“草船借箭” ,对岸即曹操大军,诸 葛亮却和鲁肃在船上饮酒取乐,作者在此特意敷陈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大 雾垂江赋》 :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 ” ,其闲情雅致, 足可称羡;而大战一触即发之际的曹操大宴群臣,临江赋诗,又是何等的 恬然以乐。作者就是这样绘声绘色地渲染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使整个 战役的描写具有高度的写意性,其技艺简直到了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的地步。读赤壁之战一节就如同欣赏戏味浓烈的剧诗一般,这种曲折、跳 宕、抒情、写意的笔法,给读者以奇妙的艺术享受。正如毛宗岗在第 8 回 的总批里所说: “前卷方叙龙争虎斗,此卷忽然写燕语莺声,温柔旖旎,真 如铙吹之后,忽听玉箫,疾雷之余,忽见好月,令读者应接不暇。 ” 三 笔者同意这样的看法,《三国演义》 基本上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历史小说。 前文所论写战事的诸种“戏”笔,便是构成全书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因素 之一。罗贯中写战用“戏” ,并非纯是简单的为戏谑而写“戏” ,否则他就 堕入庸俗无聊一类的恶趣之中。 《三国演义》也绝不会成为人所称道的名著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21 23:13 , Processed in 0.71825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