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了。鲜明地反映自己构思创作的思想倾向和艺术上的审美趣向,是作者此
类众多戏笔运用的本旨。其所达到的审美效果,具体说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突出了人物性格。黑格尔说过: “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
中心。 ” ( 《美学》第 1 卷) 《三国演义》常在激烈的争战中刻画人物,结合
于戏笔,用夸张、渲染等手法就使英雄们的武勇和智术展现出神异迷人的
色彩,使人物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形象美和性格美。达到一种“略貌取神”
的效果。试以 71 回黄忠斩夏侯渊为例: “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
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
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白发皓首的老
将黄忠竟然把夏侯渊连头带肩砍成两段,这就突出了黄忠宝刀不老、神勇
异常的性格,给人以很深的感触。
其次,反映作家理想倾向。 《三国演义》全书主要以魏蜀矛盾为中心展
开故事情节。作者对蜀汉报有深切的同情和褒扬。书中凡写到蜀方人物,
都赋予他们正直的品格、高超的武艺、过人的智慧;而对曹魏一方,则是
经常借机进行贬低讽刺和揭露批判。具体到战事描写的戏笔也无例外,总
是体现作者这一鲜明态度。例如曹操大军在赤壁战场溃败后,奔逃至华容
道, “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
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纷不整;……鞍辔衣服,尽皆抛弃。 ”
作者以戏弄的口吻摹画曹军仓惶败逃的狼狈相,很好地表达了“拥刘反曹”
的思想倾向。
再次,是愉悦读者心理。人们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从中接受一定的思
想教育和形象感染,而且要从情节人物的欣赏中得到审美的愉快和休息。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