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强烈的反差,与司马懿的大惊失色、仓皇而退的情状相对比,显得很不协
调,读之禁不住悄然失笑。
我国古典戏曲讲究以虚带实,虚实相生,以形显神,极力追求神似,
以简炼、象征的形式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正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
七人百万雄兵” 。罗贯中本人曾创作过《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他对戏
曲艺术的技法当然熟悉和精通。由此,在创作《三国演义》的过程中使用
戏剧手法是十分自然的。这在书中的官渡之战、猇亭之战、逍遥津之战、
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九伐中原等情节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 “七擒孟获”
就是其中较突出的例子。史料中记载“七擒孟获”的内容极少,但罗贯中
发挥惊人的想象,敷演出一篇奇幻动人的“汉丞相南征记” 。其间异域风光
奇险怪绝,山人神仙飘逸莫测,蛮将番酋愚顽不化,毒水哑泉令人心悸。
罗贯中不惜笔墨,用了四回书来渲染诸葛亮设计武功智夺,玩盂获于股掌
之上的故事。诸葛亮的妙计频出、指挥若定,和孟获等番将的愚昧痴顽、
自作聪明形成了鲜明对照,情调滑稽十足,使人感觉如同“看戏文一般” 。
若从真实性的角度衡量,在北方曹魏大军威胁的当口,诸葛亮却十分沉稳
安闲地于南地深林野莽之中七擒七纵,近乎儿戏,是极不合理的。还是李
贽独具慧眼,看出了此情节的“戏”笔写意特征,并指出“此为后世待蛮
秘诀,作者借孔明征蛮而寓言之也,勿太认真也” 。 〔李评本 89 回总评〕原
来,作者之所以乐于大肆渲染这个传奇般的“南征”故事,除了为表现孔
明的智慧,突出其不畏艰辛为国劬劳外,还有为后世待蛮提供“秘诀”的
象征性作用。
罗贯中采用戏曲写意手法的高明之处还表现在把多种戏剧手法巧妙地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