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分危急。但后文却紧接来一逆转: “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
待淮追近, 望面门上尽力射去, 淮应弦落马。 ” 结局出人意料。 这样的写法,
在心理上给人一种回波逆澜的效果,读来极有兴味。
另外,作者还着力突出交战动作的滑稽性。单人独马的格斗有时则显
示出纯滑稽的调侃风味。这样的情节有“许禇裸衣斗马超” , “孙策大战太
史慈”等。试以“许禇裸衣斗马超”一段为例。许、马二人大战百余回,
不分胜负:
许禇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
来与马超决战。两军大乱。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禇奋威举刀便砍马超。
超闪过,一抢望禇心窝刺来。禇弃刀将枪挟住。两个在马上夺抢。许禇力
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截在马上乱打。
两位骁勇强悍的战将竟如同孩子似的厮打起来,颇有喜剧色彩。难怪
毛宗岗在此处批曰: “以厮杀始,以厮打终,一笑” 。
《三国演义》不仅在单人匹马的争战中表现了“戏”笔特征,在勾划
其它战争图景时也同样如此。第七十回里,作者用人物性格的反差突出戏
味,写张飞计夺瓦口关隘,一改往日的鲁莽、轻率,居然也粗中有细,假
做每日在帐下饮酒;令小卒于面前相扑为戏,终于引逗张郃上当,趁势把
对方打败。读者在此联想起往日的张飞,不禁欣然开怀。有时,作者还用
情境的反差来显示戏味。空城计中,司马懿领十五万大军直扑西城,诸葛
亮冒险设计:他“披鹤氅,戴纶巾” ,坐于城楼之上, “笑容可掬,焚香操
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
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诸葛亮的装模作样,和当时险绝的情境形成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