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三国演义》写战的“戏”笔
(0 次评价)5287 人阅读0 次下载
4 的艺术经验,巧于生发,妙于点染,在战事的艺术描写上, “伟其事,详其 迹” ( 《文心雕龙史传》 ) ,大大加重了“戏”味特征,甚而采用了近似于戏 剧艺术的手法使他笔下的一次次敌杀征战呈出奇异的面貌。 二 《三国演义》描写了较多的一人一骑、一刀一枪的个人拼杀。一般说 来,这种单调的战斗场面很容易让人乏味,但由于罗贯中的戏笔贯注,使 之千姿百态,具有引人人胜的艺术魁力。 首先,罗贯中善于对搏杀动作进行夸张性的描绘。在书中敌对将官酣 斗的沙场上,我们既可以欣赏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神威,也可以目睹典 韦“身无片甲,上下被十枪,兀自死战”的勇力;既能旁顾张飞长坂桥头 “怒目横矛” 、 “睁圆环眼” ,一声断喝惊退百万曹军的瑰奇场面,也能瞻望 赵云于重重围困中“所到之处,威不可挡” , “杀死曹营名将五十多员”的 威猛英姿;还有拔矢峡睛,过关斩将,羞死曹真,骂死王朗 种种神奇的图 景,都是罗贯中大胆使用夸张、渲染等艺术方法的结果。对上述夸张性争战 场面,我们不可能用现实的真实性来衡量。例如,若是现实的争战,夏侯 杰恐怕不会被张飞的大喝而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王朗也不会因 孔明的一番痛骂而当即“气满胸膛” ,坠地而死。应该肯定,类似的夸张情 节都是“戏”笔。 其次,作者注意表现战斗动作的逆反性,即在交战双方的动作往复中 设置一种险境,然后,以一逆转突出正面一方的胜利。比如第 109 回姜维 战郭淮:郭淮见姜维手无寸铁,挺马直追, “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淮 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 。情势已万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22:30 , Processed in 0.67880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