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三国演义》写战的“戏”笔
(0 次评价)5284 人阅读0 次下载
2 分的关系。无独有偶,在《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中有这样的批语: 可怜高定、 雍恺、 朱褒, 真如一班小儿随人调弄…竞如看戏文一般 (八 十七回总评) ; 又有: 孟获有此老面皮,孔明有此老手段,看此,分明看了杂剧也。 (八十八 回总评) 这说明,颇具艺术眼力的李贽也注意到了《三国演义》写战的“戏” 笔特点。 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大量的史传文学就已积累了丰富的描写战 争的艺术经验。 《左传》就注意不单纯写战争场面、战斗经过,而是把战争 和政治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曲折的情节和生动逼真的细节突出人物的性格。 像有名的“鞍之战” , “城濮之战”等皆是如此。史学巨著《史记》描写战 争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司马迁特别善于在激烈冲突的矛盾中凸现 人物的品格,表现自己的倾向和理想。比如《项羽本纪》即是通过巨鹿之 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争战场面的描绘,刻画了项羽、刘邦等人的生动 个性。其中某些场面情节的渲染、夸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戏”笔意味。 如垓下之战,在紧张、激烈的大战氛围中。项王伴着虞美人醉饮悲歌: “力 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并 且“美人和之” 。悲壮的场面描绘衬托了一个曾经英武盖世但却无力回天的 西楚霸王的无奈心境,颇具戏剧性。又如《李将军列传》 ,写一代名将李广 放骑退胡兵、射虎箭入石等故事也都有较强的戏剧性。可见, 《史记》写战 争是以写意性的方法,达到一种主观情志的抒发,为表现人物性格和作者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09:45 , Processed in 3.60488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