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
其次,无论是武将,还是谋士,只要为曹操效力,总能得到物质、荣誉、
地位等方面的奖励。尤其对于谋士,曹操格外注意尊重他们的意见,肯定
他们的智慧的优越,而这正是谋士们所追求的人生价值之所在。有个例证
必须提到。曹操打败袁绍后,郭嘉主张乘胜进击乌桓,而多数人反对;曹
操采纳郭嘉的建议,果然取胜。但曹操回到易州,却首先重赏那些持反对
意见的人,并说: “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
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 ”比较起来,袁绍
几乎不懂得尊重谋士。袁绍进兵官渡,田丰在监狱中上书劝阻,袁绍不听,
大败而回。田丰料事有验,而袁绍非但不奖励他,反以为田丰会讥笑他而
杀了田丰。 “为明主(曹操)谋而忠,其言虽不验而见褒;为庸主(袁绍)
谋而忠,其言虽已验而见罪,何其不同如此哉! ”从“智足以揽人才”这个
角度看,曹操是称得上明主的。
至于“智足以欺天下” ,可从两个侧面来观照。一个侧面:曹操的某些
举动“有似乎忠” 。比如,曹操虽然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目无君上,但始
终未僭至尊之号。就实质而言,这是他权术过人之处,目的在于“挟天子
以令诸侯” 。但表面上,这却是“忠君”的举动。另一侧面:曹操的某些举
动有似乎“爱民” 。董卓专权,自诩“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袁术征
讨徐州, “七路军马,日行五十里,于路劫掠而来” 。曹操却深知民心向背
乃事业成败的关键,禁止军队扰民,以致有“割发代首”之举。曹操是善
于行爱民之举以获取民心的。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的曹操,刻画了一
个纯用霸术的“奸雄”形象,一个成功的统治者的形象,其基本特征是: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