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三国演义》文体之集大成
(0 次评价)4967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6 他的行为虽以权谋为出发点,但却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原则,比如忠君、 爱民、赏识和重用人才等。他的成功是合情合理的。与之形成对照,袁绍、 董卓等的失败也正有着内在的必然性。正是从肯定曹操是一个成功的统治 者的角度出发, 《三国演义》对他表示了热烈的欣赏之意。曾有一种意见认 为:曹操的形象是在戏曲舞台上被丑化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仍是“可 儿” ,这意见的合理性不必怀疑。至少,从纪事本末体部分的描写来看,纳 道德于权谋之中的曹操,在招揽人才和争取民心方面,确乎有过人之处。 他是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伟大角色的人物。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物, 《三 国演义》对孙权等也不乏喝彩之笔。 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也影响到《三国演义》对魏、吴阵营的谋士、 战将的评价。如果单站在尊刘抑曹的立场来评价人物,曹操的那些出类拔 萃的谋士(如郭嘉、荀彧、贾诩) ,身先士卒的勇将(如典韦、许褚、庞德) , 也许会被鄙薄为是非不分。然而, 《三国演义》却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 为他们安排了异常显赫的位置。其衡尺文臣武将的标准大体有三条: (一)是否善于择主。三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君臣关系有异于天下 大治时期, “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善不善于择主成为衡量将、士高下的首要标准。所谓善择主,即受到主的 尊敬、重用和信任,至于主是“奸雄” ,还是“仁君” ,这倒无关紧要。郭 嘉、典韦等之为《三国演义》肯定,原因在此;而不善择主的田丰(袁绍 谋士) ,自杀前悲叹: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 今日受死,本无足惜! ”亦蕴含了同样的旨趣。 (二)是否忠于其主。这里的“忠” ,以“士为知己者死”为其心理依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19:45 , Processed in 1.0822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