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8
而刘玄德卖草鞋适至,见二人斗,从而御止,三人共谈,意气相投,遂结
桃园之盟。 ”这里决口不谈刘备有高贵血统,只说他卖草鞋,三人之间就没
有距离而能平等结盟。
由汉昭烈庙变为三义宫,从平话本粗糙的结拜到《三国演义》非常严
肃的 “桃园三结义” , 应当说是顺应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迎合了民众的需求。
明代著名学者李贽在其《续焚书·卷五》中,作“过桃园谒三义祠”诗,
道出了大众的心意,诗云:“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谁识桃源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我来拜祠下,吊古欲沾襟。在昔岂无重义者?时
来恒有《白头吟》 。三分天下有斯人,逆旅相逢成古今。天作之合难再寻,
艰难何愁力不任?桃源桃源独蜚声,千载谁是真兄弟,但闻季子位高金多能
令嫂叔霎时变轻重。 ”这首古诗虽回避了君臣之礼对人的桎梏,但却是对世
人结交是以黄金的多少来衡量感情深厚的丑恶社会现象的深刻抨击,感叹
刘关张三结义这种“天作之合难再寻” 。应当指出,如李贽这样的知识分子
都在慨叹冷漠人生,那在社会的底层民众,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明人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十四《先主伐吴》文中,更表明了广大民众为
何崇尚三结义的心声,朱云:“刘先主与云长结为兄弟,义气甚重。方即位,
而云长败死。平时共患难死生,不少须臾离,而一旦委之虎口,既忝为兄,
又做皇帝,戴平天冠,而弟仇不少泄,当日誓言为何?又何以见天下?故刘
先主之行,决不可已;即不行,亦须枉受张翼德一番臭气,驻手不得。惟一
败,气结而死,故可以下见云长,而先主之心,亦可以无愧无憾。此正英
雄本色,天下为轻、义为重者。 ”此即是桃园三结义之所以流播开来且长久
不衰的真实原因。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