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刘备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大异其貌之文化成因
(0 次评价)5774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精神的主导下,伦理观念构成了中国人的社会主导心理。受这种心理的支 配,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以人伦关系为出发点,以礼教道德为中心,强调 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孝敬父母、忠君爱国作为行为规范和 价值观的一种重礼制的伦理道德型文化。这样一种重礼制的伦理道德型文 化,支撑着整个封建中国,甚至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和血液,封建 士人及儒生皆以恪守上述道德而被认为具备理想的伦理人格而受到全社会 最高程度的肯定和最大限度的尊重。千百年来,这一思想精神积淀在民族 文化的深层,作为一种自律性极强的集体无意识,深刻影响并左右着文化 整体的全部发展,中国古代文学自然深受其影响。 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宋代理学的兴起使重德观 念在意识形态领域进一步强化。重德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儒家伦理 道德作为治国的根本。与此相联系,它在对待德道与力量、道德与才智问 题上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尚德贬力” 、 “重德轻才轻智” 。 (1) 北宋以后,随着封建汉唐盛世的不再,封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开始弱化民族个性。与之相适应,在社会思潮方面,便是程朱理学的兴起。 程朱理学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最高目标,提出“醇儒”式的理想人格。 “醇儒”的本义是学识精醇的儒者, 《汉书·贾山传》言“所言涉猎书记, 不能为醇儒” ,即是此意。在这里“醇儒”的意思则是只重视儒家道德修养 的儒者。历史上,自孔子提出“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以后,儒家便 轻视功业而重视道德,甚至把“刚健有为” 、 “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也仅 仅统一到“厚德”即进德修身方面。程朱理学更是把“醇儒”作为理想的 人格追求,在全社会大力加以提倡。要求人们“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09:46 , Processed in 0.67395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