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历代对诸葛亮的褒扬
王晓琳
在我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三国时的政治家、蜀国丞相诸葛
亮最为声名煊赫。尽管历代统治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诸葛亮在历史上的贡献,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认为诸葛亮具有忠贞冠世
的高风亮节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正因为如此,虽然诸葛亮终生致力于
谋求天下统一的事业未获成功,却仍然受到历代极大的褒扬。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 234 年),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前线,
葬于汉中定
军山。诸葛亮刚死,蜀国治下的许多地方便纷纷上书请求为诸葛亮建立祀
庙。据习凿齿《襄阳记》的记载来看,尽管蜀汉朝廷碍于礼制暂时不能为
诸葛亮建祀立庙,但民间却利用岁时节令,在田间陌上祭祀诸葛丞相。[1]
这种情形在当时蜀国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
《三国志·蜀书》称为
“戎夷野祀”
;而蜀都居民也在大街小巷举行祭拜,称为“百姓巷祀”
。据
《砚北杂志》记载,汉中之民,每年春月,也要男男女女一路哭着去诸葛
亮墓上祭奠,
“其哭甚哀”
。[2]这足以说明在诸葛亮治理过的西南及汉中人
民心目中,他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 263 年)春,
步兵校尉习隆、
中书郎向充等人上表说:
臣闻周人怀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
像。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诸葛)亮德范遐迩,勋盖
季氏,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于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
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
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