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6
这里所写燕顺三问,所疑正就是缚中宋江是否为与“山东及时雨宋公
明”同名的另一人。 《水浒传》妙体世情,燕顺之问无疑是必要的。准此,
学者研究《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而以《续编》 “罗贯中”条为据,是否
也应该问一问“你是那里的罗贯中?” “你莫不是有志图王不得而传神稗史
写了 《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么?” 这应该是此项研究者基本的 “规定动作” ,
舍此则有失规范。
因此,尽管学术考据不能如写小说的随意布置更起古人而问之,但当
尽可能从不同角度作有理有据的推考,争取信以传信,否则疑以传疑,不
当在白纸黑字载罗贯中一为“太原人”一为“东原”人的情况下,为了定
《续编》 “太原罗贯中”是《三国演义》作者,而不惜把庸愚子《三国志通
俗演义序》 “东原罗贯中”之“东原”说成是“太原”之误抄;相反地坚守
罗贯中为“东原”人的主张,更不必把《续编》 “罗贯中,太原人”之“太
原”说成是“东原”之误抄。这里,抄误的可能并非全无,但是无可实证,
也就无可断定《三国演义》作者为“罗贯中,太原人”或是“东原人”误
为“太原人” 。同是在罗贯中的研究中,据旧本题署等罗贯中名本,而 1959
年上海发现元人《赵宝峰先生集》卷首《门人祭宝峰先生文》列其门人 31
人,中有当为慈溪人罗本者,遂有人认为即《三国演义》作者罗本,从而
又有罗贯中籍贯慈溪人之说。对此,袁行霈主编,黄霖、袁世硕、孙静本
卷主编之《中国文学史》第四卷第一章注(5)以为: “但此‘罗本’与《三国》
作者罗本是否一人,尚缺乏确凿证据。 ”此种态度实为审慎,而作存疑处理
无疑是聪明的做法,可用为对待《续编》 “罗贯中”条的借鉴。
复次,从“罗贯中”取名所自看, “太原罗贯中”与“东原罗贯中”也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