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民间潜在意识递嬗的探讨
(0 次评价)5523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 一个英勇无畏,关心社会稳定,人民生死的英雄形象。而元代中叶出现的 《三国志平话》中的“关公单刀会”也表现了类似的内容: 关公: “单刀会上必有机见,吾岂惧哉! ”至日,关公轻弓拈箭善马熟 人携剑五十余人,南赴鲁肃寨,吴将见关公衣甲全无,腰悬单刀一口。关 公视鲁肃从者三千,军有衣甲,众官皆挂护心镜。君侯自思:贼将何意? 茶饭进酒,令军奏乐承应。其笛声不响三次。大夫高叫言: “宫商角徵羽! ” 又言羽不鸣,一连三次,关公大怒。捽住鲁肃。关公言曰: “贼将无事作宴, 名曰单刀会,令军人奏乐不鸣,尔言羽不鸣,今日交镜先破。 ”鲁肃伏地言 道“不敢” 。关公免其性命,上马归荆州。⑥ 以上二者都是元代三国故事的代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于关公的极 力塑造和推崇。关汉卿的杂剧《单刀会》更多的是从社会意义入手来塑造 关羽的形象;而《三国志平话》中的“关公单刀会”更多的从历史意义入 手来塑造关羽的形象可以认为关羽的形象是元代社会民间潜在意识中“理 想”的集合,同时,也由于这一“理想”集合形象的确定而使关羽在民间 更具有深沉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从关羽所代表的民间潜在意识中的理 想来看,元代社会民间潜在意识除了宋代以来“善恶意识”及隋唐以来的 心理娱乐的需求之外,这一时期又加入了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及由此 而产生的对英雄的呼唤。这其中的意义就在于自觉要求改善生存境遇的意 识的觉醒。造成元代这种民间潜在意识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元代社会的 现实状况。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他们以强大的铁骑踏破了中原原有的 文化形态,而带来的却是草原游牧民族粗糙而蒙昧的文化形态。在这种文 化形态中,中国历史上儒家一元主体的文化形态随之解体,各种意识形态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12:39 , Processed in 0.67042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