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逐渐成为后世文人评价诸葛亮的主题。
隋朝短祚,评论不多。唐朝李白、杜甫、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著
名诗人都有咏怀诸葛亮的诗篇,他们主要歌颂诸葛亮“欲尽智能倾僭盗,
善持忠节辅庸昏”[9]的忠义与才能,尤其赞其“誓将雄略酬三顾”[10]的
豪气。 “倾僭盗”显然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但同时也有“天地三分魏蜀吴”
[11]的客观看法。唐朝宰相裴度(756——839)认为遍阅旧史往哲, “或秉事
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
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 。他斥责陈寿、 崔浩 “皆以变诈之略, 论节制之师;
以进取之方,语化成之道(成就教化之道)不其谬欤”[12]裴氏此论从谋义不
谋利的角度,为诸葛亮的北伐作了一个苍白无力的辩护。薛逢“赤伏运衰
功莫就”[13]亦为此意。晚唐薛能(817——880)则“病武侯非王佐才” ,言
“焚却蜀书宜不读,武侯无可律余身” ,讽刺诸葛亮不明上天意愿,权变诈
伪,连年征战,既扰民,又未能兴汉,他辛辣地嘲笑“当时诸葛成何事?
只合终身作卧龙”[14]。魏晋至隋唐时期对诸葛亮的评价,可谓方方面面,
举凡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道德人品,均已涉及,其特点是较为
平直。
2.两宋时期
在历代文人对诸葛亮评价的过程中,宋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其
中,正统观念的影响和理学的发展最为关键。北宋的积贫积弱,南宋的偏
安江南,使汉民族处于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在王朝呈衰败之势以及民族
危难之际,诸葛亮作为“兴复汉室”的一面旗帜,特别能起到激励人心的
作用,因而北宋后期到南宋一代,有关诸葛亮的评论很多。这些评价自然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