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个别修改,然后就以“定”本的身份出现在署名的地方,以“茂苑毛宗岗
序始氏评,吴门杭永年资能氏定”的妥协方式双双署名出版(3) 。
如果黄霖先生的说法能够成立,那么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解释
没有“吴门杭永年资能氏定”署名的毛本《三国演义》?我想到三种可能:
一是双方“妥协”之前的产物,二是“妥协”之后毛氏父子又撕毁了协定,
三是坊间书贾的不经意行为。尽管这三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但我还是比
较倾向于第一种可能。理由是后两种可能无论是对于毛氏父子,还是坊间
书贾,都显得理由和意义不够充足。而毛本在杭永年干预之前就已经流入
书坊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
从文字内容来看,聚锦堂本与通行的毛本没有什么区别。这与毛本的
整体状况是相吻合的。因该本缺少卷首卷尾,对其刻印年代不得而知。只
是从外观上看,该本开本、版框较大,字体为方形宋体,大致类似于乾嘉
时期的普通版刻风格。笔者孤陋寡闻,不知在所有毛本系统中,没有题署
杭永年字样的版本有多少。如果很多,聚锦堂本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反
之,它则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考虑和深入研究的资料。
《官板大字全像批评三国志》
残本 7 册。半页 11 行,行 22 字,版框高 23.4 厘米,宽 15.5 厘米,
竹纸,白口,单尾,版心上题“三国志” ,上下两栏。上栏为李渔评语,下
栏为毛评与小说正文。存卷十二(自六十一回起)至十四,卷二十一至卷
二十四(至一百二十回止) ,共七卷。每卷首题“官板大字全像批评三国志
卷之 X/X 回至 X 回/吴门金圣叹茂苑毛宗岗批点/湖上李笠翁评阅” 。因
为该本缺少卷首封面,没有留下书坊牌记,但现有信息足可以说明,这正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