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南省城聚锦堂刊本,为乾隆二十一年(1756)所刊。估计它应该与我所藏
为同一版本。可惜没有记录行款,不能完全确定。从国内情况来看,王清
原、牟仁隆、韩锡铎编著的《小说书坊录》 (修订本)所收录的《三国演义》
十九卷毛评本有筠翠山房本(顺治元年) 、文英堂本(嘉庆前) ,未见聚锦
堂本。而聚锦堂所刊刻的各种小说中,没有《三国演义》毛评本的记录,
说明国内各大图书馆尚无收藏。从笔者藏本的行款来看,它与毛本的最早
刊本康熙醉耕堂本的题署有若干不同。醉耕堂本封面题“声山别集(横刻)
/古本三国志/四大奇书/第一种” ,卷一首题“四大奇书第一种卷之一/
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吴门杭永年资能氏定” 。 与此相比, 聚锦堂本没有 “吴
门杭永年资能氏定”的署名——这也许正是聚锦堂本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关于杭永年与毛本《三国演义》的关系,除了醉耕堂本所署外,没有
其他材料为佐证。但人们还是从毛纶《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总论》的话中揣
测出他和毛本《三国演义》出版的关系:
昔罗贯中先生作通俗《三国志》一百二十卷。其纪事之妙,不让史迁,
却被村学究改坏,予甚惜之。前岁得读其原本,因为校正。复不揣愚陋,
为之条分节解,而每卷之前,又各缀以总评数段。且许儿辈亦得参附末论,
以赞其成。书既成,有白门快友见而称善,将取以付梓,不意忽遭背师之
徒,欲窃冒此书为已有,遂致刻事中阁,殊为可恨。今特先以《琵琶》呈
教,其《三国》一书,客当嗣出。
关于“背师之徒”的举动,沈伯俊先生认为因为他欲冒此书为己有,
致使毛纶的评本未能出版(2) 。黄霖先生则认为,毛纶所谓“背师之徒” ,
指的就是杭永年。他倚仗自己的势力,对毛纶父子的稿本作了无足轻重的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