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响。 清代学者章学诚就曾一针见血地道破其中奥秘: “陈氏 (寿) 生于西晋,
司马(光)生于北宋,苟黜魏之禅让,将置君父于何地?而习(凿齿)与
朱子, 则固江东南渡之人也, 惟恐中原之争天统也。 ” 这些史家都有“信史”
之风,但历史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的基本态度。曹操形象在史学家笔下的反
复,增加了其形象的复杂性,也说明这一形象在史书中就已经社会化了。
二
曹操形象从历史上的英雄演变为奸贼, 受到封建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
对于曹操的态度,在封建时代的不同阶层有极大的差异。上层统治者
对曹操的态度, 在晋以后是随着汉民族统治地位的变化而不断更迭交替的。
西晋司马氏取代魏,而魏是“受禅”于汉而成为正统的,所以“帝魏寇蜀” ;
东晋“偏安江左” ,其形势类似蜀汉,因而“尊刘贬曹” ;唐王朝以魏为正
统,唐太宗李世民称曹操是“哲人”③;北宋仍以曹魏为正统,宋真宗曾
下令重修亳州祭祀曹操的庙宇, 并让著名学者穆修撰 《亳州魏武帝帐庙记》 ,
称曹操“建休功,定中土,垂光显盛大之业于来世”④;但到了南宋, “尊
刘抑曹”之风复炽,南宋诗人王十朋在《谒昭烈庙》一文中竟公然宣称:
“我虽有酒;不祀曹魏”⑤,陆游则写出了“邦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
⑥的千古名句。总之,历代统治者对曹操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都作
了不少文章,但总的趋势是,随着封建专制的不断增强,对曹操的否定是
愈来愈加重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模式是“伦理——政治”型文化,它产生的社会
基础是带有宗法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君主专制的社
会,秦汉以降,随着专制政治的不断强化,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为专制政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