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料,但也鱼龙混杂,真伪难辨,比较明显的是,对曹操的批评明显地增多
了。后来对曹操的否定,多源于此。
东晋“偏安江左”时,史学家习凿齿撰写了《汉晋春秋》 ,首先打出了
“尊汉抑魏”的旗号。
唐代史学家多尊魏为正统,但刘知几却认为陈寿的《三国志》 “以魏为
正朔之国,……曲称曹美而虚说刘非”是不正确的,对习凿齿的《汉晋春
秋》则颇表赞同②。
五代时期后晋编撰的《旧唐书·经籍志》把《魏国志》列入“正史类” ,
而把《蜀国志》与《吴国志》列入“伪史类” 。
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 ,否认以魏、蜀任何一方为正统,但却主
张以曹魏系年,实际上是以魏为正统。
南宋偏安后, “尊刘抑曹”的思想又风行起来,朱熹重弹习凿齿旧调,
奉蜀汉为正统,他的《资治通鉴纲目》改变了司马光以曹魏系年的体例,
“黜魏而以章武之元继之” 。
与此同时,北方的金朝则在搞“帝魏寇蜀”的勾当,直到元以后, “尊
刘抑曹”才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
从上述历史时期中史学家对待曹、刘态度的富有戏剧性的变化,我们
不难看出,无论是“帝魏寇蜀”还是“尊刘抑曹” ,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正
统观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映。而所谓正统,是历代统治阶级,在一定
历史时期内,为维护其统治利益而创造的一种观念,谁正谁不正,在不同
的时期都可能有不同的解释。而对一个历史学家来说,无论个人品质如何,
都不可超越时代和现实,都不能不受到当时政治形势和社会思想的强烈影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