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5
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请看,刘备的“弘毅”和“宽
厚” ,再现了西汉开国皇帝的风姿;而曹操的“不念旧恶” ,只不过是玩弄
权术的“矫情任算”而已。刘备之所以在蜀称帝,是因为认定了野心勃勃
的曹操决没有“容己”之量;而曹操基业广大,靠的是“鞭挞宇内”和“明
略最优” ;曹操“运筹演谋” ,只不过是为了实现“总御皇机、克成洪业”
的个人野心;而刘备举国托孤,则展现了“君臣之至公”的思想境界。不
难看出,如果用班固九等评人法来考量,曹操只能列入中等,而刘备则高
高在上。
作为“矫情任算”的注脚, 《魏书·武帝纪》及《袁绍传》 、 《崔琰传》
等既揭示了曹操性忌手辣的特点,诸如建安三年族灭张邈,建安十三年处
死孔融,建安十八年赐死崔琰,等等;又记录了曹操某些非常感人的表现,
例如《吕布传》记载建安三年曹操对陈宫的劝降以及对其家属的优待, 《武
帝纪》记载曹操对毕谌、魏种“不念旧恶”的态度,等等。我们如果孤立
地就陈宫、毕谌、魏种的故事加以评论,当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曹操是
“宽宏大量的” , 他 “甚至对于背叛了自己的老朋友, 也很看重当年的情谊”
(见易中天《品三国》 ) 。但是,陈寿记载陈宫等故事的本意,恐怕只是赞
扬曹操的“机权干略” 。请看,上述陈宫、毕谌、魏种的故事发生在建安三、
四年间,这时的曹操虽然消灭了吕布,但处境仍然相当险恶,他面对袁绍、
刘表、孙策等势力强大的群雄,必须收买人心,争夺人才,而上述表现正
是争夺人才的最佳手段。一旦形势对曹操有利,他就对异己分子大开杀戒,
例如《武帝纪》不但记载了兴平二年“征陶谦,所过多所残灭”的事实,
还明确记载了此后二十多年间的多次屠城行为,其中八个“屠”字令人触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