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版本不同 实质未变——也谈罗、毛本中曹操形象的基本倾向
(0 次评价)8718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9 操的恢廓大度、博大胸怀,倒不如说反映了他在与刘备的这轮较量中,机 谋还不够成熟,以至屡被刘备瞒过而失误。毛本对这段描写改动颇大,如 删去了关于“好交” 、 “恶交”及“恩若兄弟”等文学,改写为曹操认为留 刘备在许都,实则在他掌握之内;又如在“煮酒论英雄”一节中,删去了 曹操对郭嘉等人忠谏之言和刘备的挑拨言论所持的将信将疑、犹豫寡断态 度的描写,只写他虽疑刘备,但认为有自己的将领朱灵、路昭在彼监视刘 备,料其不敢变心,因而不再追他。这类改动,虽揭去了曹操恢廓大度的 幌子,更不利于说明他的好处,但联系其平生谲诈多谋,果断自信的一贯 特点来看,倒符合曹操的性格发展逻辑和他在彼时彼地的思想逻辑;因而 使人更觉情当理合。这种改动,应该说在艺术上是成功的。 其次,从对待人民的态度来看,如果我们只看到罗本中写曹操在征张 绣和征袁绍时不许掳掠扰民的号令,以及他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 话来教育部下的这一面的话,当可视曹操统帅的军队是“泽如凯风,惠如 时雨”的仁义之师。但如果联系到他虐民的一面来看,联系到罗本在这一 问题上对刘备的描写态度来进行对比,又不能不使人感到,曹操的所谓恤 民,不过是为了达到自己政治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己。在这一点上, 罗本和毛本描写的客观效果基本是一致的。通观罗、毛本全书,凡涉及与 人民关系的描写,对刘备可说是无保留地加以肯定,且有“携民渡江”的 重点情节来突出其“爱民” ;对曹操则褒贬相间,着墨也不甚多。作品第一 次写及曹操与人民关系之处,是他为报父仇而兴兵讨陶谦时,竟迁怒于民, 命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 ,因而“大军所到之处,鸡犬不 留,山无树木” (罗本《曹操兴兵报父仇》 ·毛本改后一句为“大军所到之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27 18:23 , Processed in 0.5964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