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9
不是史著,而是小说,故不应从历史角度否定它。 《三国演义》中的贬曹倾
向源头古老,揭露曹操的酷虐变诈,正是历代人民政治上反暴政、道德上
反伪善的美学理想的体现, 决不是为了宣传 “封建正统主义的历史观” 。 [16]
黄钧也指出,当年一些史学家说《三国演义》 “歪曲”历史,丑化曹操,这
是为了模糊文学和史学界限,用历史评价来替代道德评价,用曹操在历史
上的进步作用来掩盖他极端利己主义的本质。 [17]在 《真假曹操辨》 一文中,
他还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中的曹操相比较,
认为从真实性和典型性两个方面来看, 罗贯中塑造的曹操更符合历史真实,
更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阶级本质;而《蔡文姬》中的曹操则“超越历史的界
限, 竭力把曹操美化为古今少有的完人, 甚至把他表现为种种美德的化身” ,
这既违背了历史人物的典型性格,也歪曲了特定时代的典型环境。因此,
郭剧为曹操翻案实际上是不成功的。[18]沈伯俊、胡邦炜也认为, “为曹操
翻案”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科学的,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也是片面
的。因为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本来就是有褒有贬,毁誉参半。对于这
样一个人物,历史小说作者为何不可着重选择其某一性格侧面来加以描写
呢?何况《三国演义》在描写其恶德劣行时,也突出地表现了他过人的胆
略和才能,兼顾到他性格的各个侧面,总的来说是做到了把艺术真实建立
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故而, “翻案”之说,是不能令人信服的。[19]傅
隆基也指出“翻案”犯了方法论的错误,并指出曹操由历史上一个英雄人
物演变为小说戏曲中一个奸雄的典型,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美
学等方面的原因,通过对这一演化过程的考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曹操这
个艺术典型的审美价值及其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因素。[20]这些讨论,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