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0
可以说是进一步地确认和维护了《三国演义》的“小说”特性及其人物形
象研究的独立的审美品格,这对于包括《三国演义》在内的历史小说研究
的健康开展无疑是颇有裨益的。
(二)关于《三国演义》不同版本中曹操形象的差异问题
刘敬圻、陈铁民等人以嘉靖本描写的曹操形象为依据,认为嘉靖本中
的曹操与历史人物曹操是相近的,其主导面,依然是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
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是有志于除残去秽、定乱扶衰、统一北部中国
的英雄,不存在歪曲问题,而毛宗岗本却增添了不少贬曹的文句和诗词,
删改了嘉靖本中对曹操的一些肯定性的描写,因而毛本的曹操与嘉靖本的
曹操是不同的。[21]对此,有人表示不同意见。如李庆西即认为,替嘉靖本
中的曹操辩护和郭沫若当年替历史上的曹操辩护,思想方法是一致的,都
是以史学观点代替文学观点。实际上, “评价一个文学形象最根本的是从认
识标准上正确把握符合作品本意的美学原则。相反,以片面罗列材料,单
纯着眼书中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和人物的‘历史贡献’而忽略道德个性的方
法来研究曹操,只能导致学术上的偏致” 。[15]胡振务也指出嘉靖本和毛本
相比,虽然较多地保留了一些称颂曹操的论赞和评语,少了一些毛本直接
贬斥曹操的文字,但这两个本子的曹操并无本质不同,曹操是作为仁德爱
民的刘备的对立面而存在的,是一个“封建阶级的阴谋家、野心家,一个
诡计多端的利己主义者” 。[22]唐富龄、王旻也认为嘉靖本中的曹操“在与
十常侍、董卓等和刘备等的价值对比中,形成了独自的性格体系。当这种
性格的有机组合体已经完成,并在作品结构中定位以后,后人对作为由无
数情节与细节组合而成的性格发展史的点滴增删,不可能使之在实质上改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