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百年来《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0 次评价)7539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8 史上的曹操的本来面目。当然, “翻案”也与郭沫若所持的“艺术真实须得 跟历史真实合拍的原则”有关。20 年后,有人在对这场“翻案”进行总结 时即指出其局限性: “其一, 客观上没有划清史学与非史学的界限” , “其二, 郭老等人给历史文学定下了一个艺术真实须得跟历史真实合拍的原则” , 并 以此来苛求 《三国演义》 , 这给 《三国演义》研究带来了一定的消极的影响。 [15] “文化大革命”中,在极“左”思潮的煽惑下, 《三国演义》和其他古 典文学作品统统被当作封建主义的“四旧”打入冷宫。1974 年, “四人帮” 为了篡党夺权,大搞所谓“评法批儒” , 《三国演义》又被指责为有明显的 尊儒反法的思想而再遭厄运。报刊上发表的近 30 篇文章,几乎异口同声地 诬指 《三国演义》有一条儒法斗争的线索贯穿着, 《三国演义》 之所以丑化、 攻击、诽谤曹操,而仅仅在于曹操是个法家,等等。这些文章肆意歪曲《三 国演义》 ,把曹操形象研究纳入了“四人帮”儒法斗争的轨道,致使《三国 演义》研究特别是其中的曹操形象研究被引向了歧途。 三、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曹操形象研究 十年动乱过后,学术界为了清理“评法批儒”所造成的混乱,又重新 探讨了对曹操形象的评价问题。 一些论者继续就 50 年代后期为曹操 “翻案” 的问题展开了一些讨论;有的论者则发现了《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中对 曹操形象的处理是有所不同的,还有的论者则运用了新的理论视角对曹操 形象加以诠释,都提出了不少富有启迪性的新见解。 (一)关于为曹操“翻案”的问题 程毅中指出,当年为曹操“翻案” ,是因文史纠缠不清, 《三国演义》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1 05:47 , Processed in 0.75063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