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百年来《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0 次评价)7531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凶狠和毒辣的暴君” ,但是“曹操的才略,在小说里,还是特别鲜亮地显露 出来了” 。[7]顾肇仓(即顾学颉)还特别强调了曹操形象具有的认识价值: “作者把这些统治阶级的罪恶,形象地、概括地集中在曹操这个人物身上, 把他塑造成为一个统治阶级的化身, 以便更明显更有力地揭露和鞭笞他们; 以便人民更清楚地认识和憎恨他们。人民在曹操这个典型人物的身上,认 识了统治者的重要方面” 。[8]这样的分析、评论,可以说代表了当时学术界 对于曹操形象研究的主要思路和价值取向;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一研究思路 和取向未免狭隘了,研究模式也较为单一(主要是社会政治批评模式) ,但 是它们对于正确地把握曹操形象的精神实质,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富有 成效的。 到了 1959 年春天,学术界就如何评价曹操,还展开了热烈的争鸣。争 鸣是由郭沫若借新编历史剧《蔡文姬》和新编京剧《赤壁之战》为曹操翻 案引起的。1959 年 1 月 25 日,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发表了《谈蔡文姬 的胡茄十八拍》 ,称曹操是民族英雄,但是“自《三国演义》风行以后,差 不多连三岁的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 史上的一大歪曲。 ” 1959 年 2 月 19 日, 翦伯赞也在 《光明日报》 发表了 《应 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一文,认为《三国演义》作者在否定曹操的过程中可 以说尽了文学的能事,“他知道曹操并不如他所说的那样坏, 那样愚蠢无能, 但是为了宣传封建正统主义的历史观,他就肆意地歪曲历史,贬斥曹操。 他不仅把三国的历史写成了滑稽剧,而且还让后来的人把他写的滑稽剧当 作三国的历史” 。1959 年 3 月 23 日,郭沫若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替 曹操翻案》 ,承认《三国演义》是一部好书,但认为“它所反映的是封建意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7:22 , Processed in 0.6646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