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显然,鲁迅也是基于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以真实性、典型性等审美标准
来评论曹操等人物形象,才作出这些精辟的论断的。
而李辰东则针对胡适《三国演义序》对《三国演义》所作的否定性评
价,围绕着人物塑造,以曹操等为例,通过《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
比较,指出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采用了歪曲、改正、选择、增加、夸张、捏
造、附会史实等多种手法,并没有“拘守历史的故事太严” , “想象力太少,
创造力薄弱” , 当然也不是 “搜罗一切竹头木屑, 破烂铜铁, 不肯遗漏一点” 。
此外,李氏还探讨了罗贯中改塑历史人物性格的动因,指出作者是站在平
民的立场上来写作的, “他的同情心当然也放在平民身上,于是平民建立的
帝国自然成了正统, 而贵族出身的曹操孙权必然成了奸贼” 。 [4]这些评论无
疑是切合实际的,也较富有启发性。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 70 年代的曹操形象研究
建国以后, 《三国演义》的研究,则比较侧重于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
学者们多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致力于探讨作品中对人民有认识
和教育意义的东西,而分析和评价曹操形象,也是旨在发掘其所包含的思
想意蕴和认识价值。 例如, 顾学颉即认为, 《三国演义》 中的曹操是一个 “有
权谋,多机变的“奸雄” ,他多疑善忌,口是心非,奸诈凶残,损人利己,
集中地表现了反动统治阶级欺诈残暴的特性。[5]陈涌亦认为,曹操在《三
国演义》中被成功地表现为一个有着无穷的贪欲和权势欲的封建阶级的阴
谋家和野心家,他是一个在文学上不朽的否定典型,可以归入世界文学中
最成功的典型人物的行列。[6]周立波则进一步指出,虽然“曹操在罗贯中
眼里是个否定的典型。他在许多篇章里,把曹操写成了一个偏狭、自私、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