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2
的“二重组合体” , “批判蕴涵歌颂,矛盾暗合统一,雄才大略的英雄与奸
诈凶残的奸雄集于一身” 。[26]不过,也有论者指出曹操身上“奸”和“雄”
的性格元素,并未构成“相反相成”的“二重组合体” ,因为“奸”是道德
属性, “雄”是个人才能,二者并不“对立” 、 “相反” ,实际上“雄”只是
“奸”的强化剂,越具有雄才大略,就越奸,就越有危害性。[27](P257)
也有的论者认为曹操身上的“雄”与“奸”是相辅相成的, “成雄”是其目
的, “施奸”是其手段;不“奸”难以成“雄” ,为了“成雄”则不择手段。
[28]刘上生的《曹操形象的成功奥妙》 ,[29]则以系统论为武器来解析曹操
作为“奸雄”的性格系统,指出“作者采取从心理、伦理、政治三个层次
逐步展示而又综合整一的描写方法,出色地进行着这一性格系统的创造” ,
曹操性格的成功,就在于其性格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和复杂性
的高度统一。其他如张静河《从现代管理的角度论诸葛亮曹操决策之得失》
( 《海南大学学报》1988 年第 3 期) 、丘振声《论曹操的用人之道》 ( 《海南
大学学报》1988 年第 3 期) 、邓玉景《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探析》 ( 《郑
州大学学报》1994 年第 3 期) 、雷勇《曹操形象的文化意蕴》 ( 《汉中师院
学报》1995 年第 3 期) 、李静《曹操生命价值得失浅探》 ( 《湖北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2 期) 、王理《 〈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再探讨》 ( 《北方论丛》
2000 年第 2 期)等等,则分别从管理学、人才学、政治学、文化心理学等
角度来对曹操形象进行多方位的观照和评价。总之,新的理论视角的广泛
运用, 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曹操形象之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
同时也为曹操形象的阐释开拓出了无比广阔的审美空间。
四、百年来曹操形象研究引发的几点思考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