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1
变人物性格的主要导向,因而也不会出现两种版本、两个曹操的问题。毛
纶、毛宗岗父子在对该书进行修改、评点时,没有改变罗本的结构框架,
没有将曹操形象的基本性格因素进行变性处理。虽然强化了正统观念,但
艺术逻辑始终置于首位。片面夸大个别改动对形象的实质性影响,夸大诗
文评语对形象本身客观意义的干预作用,就难免失之偏颇” 。[23]这一场讨
论又从版本的角度引出了关于曹操形象的研究方法问题,这对于如何正确
地认识和把握《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倾向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等,自
然是有启发意义的,并且它还由此引起了人们对《三国演义》版本研究的
兴趣,使《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也逐渐具体、深入起来。
另外,还有的学者提出“ 《三国演义》中客观上存在着两个互相游离的
曹操” :一个是明主和英雄,这是作者依据正史上的材料改写而成的;一个
是奸臣和奸雄,这是作者根据民间传说和讲史艺术塑造出来的。如果将这
两个曹操当成一个统一完整的艺术形象来加以评价, 就势必会感到 “混杂” ,
甚至“困惑” ;只有将两个曹操区别开来,才可以顺利地从“困惑”中解脱
出来。[24]这一看法也是值得重视和进一步讨论的。
(三)运用新的理论视角来透视、解读曹操形象
这样的研究文章自 80 年代后期以来开始不断涌现。举其要者,如李厚
基的《曹操——一个丑转化为美的不朽的艺术典型》 ,即主要从美学的角度
来审视曹操,认为历史上曹操思想性格中的“丑” ,经过作者“典型化”的
艺术处理,融入其强烈的爱憎、鲜明的倾向,给人以真实、生动、可信的
感觉,就由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典型,具有了不朽的艺术力量。[25]许建
中《试论曹操性格的二重组合》则运用“性格组合论” ,指出曹操是个有机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