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1
史。这一百年虽然风云变幻,群雄逐鹿,但历史的主要线索只有魏、蜀、吴三
条,人物事件“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相对说来,罗贯中比较容易确定中
心。《东周列国志》则不然,反映的历史长达五百余年,列国纷争,此起彼伏,
其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大小事件都远比三国时期错综复杂。冯梦龙既
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作为敷演的重点,但也无法在这一历史长河中找到主
要人物,确定中心事件,所以他大致采用《左传》和《资治通鉴》的编年方法,
按时序调整和敷演列国故事,以至于有些较长而又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显
得分散而不连续(如齐襄公兄妹淫乱到齐襄公最终被杀的过程,赵氏孤儿的
前因后果等)。正如清人李元复在《常谈丛录》中说:“为《列国志》者尤难,
盖国多则头绪纷如,难于联贯;又列国时事多,首尾曲折不具详,难于敷衍,未
免使览者厌倦。”
再有史料及创作基础的原因。两部小说都是在世代积累的基础上,最后
由作家据史传创作而成,但它们的创作基础和史料本身有很大的差别。《三
国志演义》的创作基础是《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戏。早在宋人“说三分”
中就有明显的“尊刘贬曹”倾向,到元人的平话几乎是往蜀汉一边倒,魏、吴
完全成了点缀和陪衬;元杂剧中的三国戏同样渲染了蜀汉正统观。罗贯中以
刘备一方为中心轴线是顺理成章之事。而陈寿《三国志》及裴注征引的史
料,不仅体例是单纯的纪传体,而且材料比较集中,又为罗贯中结构故事提供
了有利条件。冯梦龙辑演《东周列国志》则不具备这些条件。余邵鱼的《列
国志传》疏漏甚多,且全不连贯,更无中心和主线,其史料本身也很不统一。
毛宗岗父子在比较两部小说的结构时曾说:
读《三国演义》胜读《列国志》。夫《左传》、《国语》诚文章之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