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天意”悲剧与“命运”悲剧——《三国演义》悲剧的特质
(0 次评价)5908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0 力量。 “忠”的实现建立在“义”的人际道义关系基础上。所以刘备以“义” 为先,举全国之兵为关羽复仇。这是一个经典的悲剧情感的选择,相似安 悌茛妮违反克李昂的严令,埋葬她的兄弟。两者都是基于道义上的选择。 在《三国演义》里, “忠、义”是相等的,可是在实践中“义”更是“忠” 的根本。 诸葛亮对天意的了解,不会次于司马徽、崔州平,所以隐居卧龙。他 的出山辅助刘备光复汉室,是“义”先于“忠” 。刘备的三顾茅庐的“诚” 感动了他。钱穆教授认为“三国士大夫重朋友更重于君臣。追随曹操刘备 孙权, 造成三分鼎立的, 不是君臣名分, 而是朋友间的道谊私情” 。 所以 “诸 葛亮肯为刘先主鞠躬尽瘁,故可说有汉贼不两立的政治观点,但更主要的 是为三顾草庐一段朋友间的肝胆真诚所激动。 ”依此推论,诸葛亮为“义” 出山辅助刘备,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更是“义”先于“忠”的三国时 代的特征。只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固然需要相当的道德勇气,但是“不 可为而为之” 本身是具有矛盾的本质。 所以诸葛亮在执行 “不可为而为之” , 也就是“天意”与“人愿”的矛盾中,取得某种妥协。 三 古典希腊戏剧的悲剧英雄,在命运主宰一切的现实里,无可逃避。悲 剧英雄只在最后才了解天命的意义,而天意在《三国演义》里容许角色们 的选择,诸葛亮、刘备有意识地选择了“悲剧”失败的道路。刘备答复崔 州平说:“但备身为汉宵,合当匡复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在《三国演 义》的“合久必分”的天意下, “逆天”者虽然具有最高的“忠”和“义” 道德原则,他们的选择注定了他们失败的悲剧。改朝换代在中国历史上是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13:27 , Processed in 0.6299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