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史之风盛极一时,修史的态度、方法都有所变革,出现了荀悦、鱼豢、谢
承、韦昭等一大批著名史学家,为后来的《三国志》 、 《后汉书》等名著提
供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方面。这一时期也有一定的发展,华佗的针炙术和麻沸散、马钧
的指南车和翻车、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等等,均堪称千古奇迹。
上述种种,人们已经作了多方面的研究,这里不再赘述。可以肯定,
历史学意义的“三国文化”具有永恒的研究价值。
二
第二个层次是历史文化学的 “三国文化” 观(或曰扩展义的 “三国文化”
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
和,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
政治方面。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承先启后的阶段,阶
级关系、民族关系和政治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
纷纭复杂的斗争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家,魏、蜀、吴三国的开创者
曹操、刘备、孙权及诸葛亮尤为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审时度势、内政外
交、识才用才等方面,对后人极富启迪意义。在制度建设上,这一时期确
立的三省制、州郡县三级政区制、九品中正制等等,对后世影响极大。
军事方面。这一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乃是中国军事史上的杰出范例;诸葛亮平定南方之举、邓艾灭蜀之役、西
晋灭吴之战,亦各见其妙。瞬息万变的征战杀伐,孕育了一批杰出的军事
家。他们的军事理论、战略战术、韬略计谋,一直被后人效法和吸取。实
战的需要,使军队编制、人员装备、军事技术等有了新的进步。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