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明代《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研究简论
(0 次评价)5311 人阅读0 次下载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二 o o 八年第五期 19 周劝主衔璧, 俯首事仇, 腼颜希利, 要冀微 荣, 孙绰论之详矣。顾愚重有恨于周者, 作仇国 之论, 以本国为因。 ,,陈寿不加贬辞, 猥以 /安刘奠邦0誉之。斯时后主婴城固守, 势穷而 溃, 魏即淫刑, 断不以亡国之君肆之东市, 蚕丛 土著恐难户诛, 则 5传 6所谓/ 刘氏无虞, 一邦蒙 赖 0者, 周或自以为功, 而陈氏亦从而功之耳。 输国与人, 受赏彻侯。如周者, 当斩头沥血, 以 祭昭烈之庙、 北地之墓, 招思远诸人死战之魂而 告之, 并图其奸状于鼎, 曰使后世人臣无如谯周 也。 [ 13]卷15谯周传6 此外, 对陈寿史事记载失误处也有所考证。如 5三国志 # 武帝纪 6载: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 刘备攻 孙权于合肥, 曹操自江陵征刘备, 至巴丘, 遣张憙救 合肥, 曹至赤壁与刘备战, 不利。朱明镐按 5三国志 # 吴书 6: /刘备破曹军, 权始有合肥之役, 是赤壁在 先, 而合肥在后也。今记载舛讹, 先后倒置, 宜为孙 盛所驳。 0另如5三国志 #魏书 6记载, 袁术以余众奔 九江, 杀扬州刺史, 陈温领其州。朱明镐引王粲 5英 雄记6: /术所恨者陈瑀, 非陈温也。温先瑀刺扬州, 自病死。陈瑀为术所署, 术败而复背之, 所以怒而治 兵。然瑀亦止走归下邳耳。无杀瑀之文, 陈 5志 6殆 不深考。 0 [ 13]卷 1从上摘引的材料来分析, 朱明镐 5史 纠 6直接针对 5三国志 6史事考证的较少, 大多是对 书法义理的议论, 5四库全书总目 6评价该书 /考订 诸史书法之谬, 及其事迹之抵牾 0, 为有得之见。 另外, 杨慎 5升庵集 6卷 4753 出师表 4缺句6指 出 5三国志6的失误: / 孔明5出师表6, 今世所传皆本 5三国志 6, 按 5文选 6所载 -先帝之灵 . 下 -若无兴徳 之言. 六字, 他本皆无, 于义有缺, 当以 5文选 6为 正。 0以文意畅否作为理校的依据, 有其一定参考意 义。胡应麟 5少室山房集 6卷 995张飞字益德辩 6, 认为明本5世说新语 6刘孝标注引 5三国志 # 蜀书 6 / 张飞字翼德 0以及王长公 5关忠义论 6/有孔明翼德 之文0, 是袭市井演义之弊, 以 /益德 0讹为 / 翼德0。 胡应麟考诸 5三国志 6, 5关羽传 6有赵云 / 与益德并 驱 0, 5张飞传 6据水断桥云 /身是张益德 0, 司马光 5资治通鉴6、 元好问 5唐诗鼓吹6/ 李商隐诗 0、 5夷 坚志# 张益德庙文6等, 均作 /益德 0, 其举证颇为详 实, 是晚明考据学风初起的表现。究竟是 /张翼德 0 还是/张益德 0? 今人沈伯俊先生考辩甚详, /应当 正确称呼张飞的字 -益德 .。 0 ( 1991年 2月 14日 5人民日报6海外版。 )胡应麟 5少室山房笔丛6卷 41 5庄岳委谈6下云: / 斩貂蝉事不经见, 自是委巷之 谈。然 5(关 )羽传注 6称: -羽欲娶 (吕 ) 布妻, 启曹 公, 公疑布妻有殊色, 因自留之。 . 则非全无所自 也。 0沈伯俊先生考证/貂蝉形象完全是宋元以来通 俗文艺虚构的产物。 0 ( 1991年 5月 17日 5人民日 报6海外版 5貂蝉是虚构人物 6是对胡应麟/疑似0之 说否定。 四、 对裴松之5三国志注 6的评论 明人对裴松之补注5三国志 6多有评论。分析各 家论述, 有肯定, 又有否定。明人多以裴松之5三国志 注6与刘孝标 5世说新语注6合论, 如徐应秋说: /裴松 之注5三国志 6亦旁引诸书, 史称与孝标之注 5世说6 可为后法。 0 [ 14]卷305 世说注6胡应麟 5少室山房笔丛正集6 卷 55史书占毕一 #内篇6也说: /裴松之之注5三国6 也, 刘孝标之注5世说6也, 偏记杂谈, 旁收博采, 迨今 藉以传焉, 非直有功二氏, 亦大有造诸家乎! 若其综 核精严, 缴驳平允, 允哉! 史之忠臣, 古之益友也。 0 5少室山房集 6卷 1015读3 通鉴胡氏注46: /自裴松之 5三国志注6成, 史学中无可继者。 0其对裴注的推举 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陶宗仪针对上述作者肯定裴松之 5三国志注 6 引用文献丰富的特点, 提出自己反对意见: /五经正 文多引谶纬, 反害正经, 皆可删, 欧阳公昔尝有 5札 子6论其事。今 5三国志注 6多引神怪小说, 无补正 史处, 亦可删。 0 [ 15]卷22上5谶纬害经6杨士奇 5东里续集6卷 7亦指出/后世以 5裴注6过繁 0, 促成了整合 5三国 志6与裴注 /裁定为一家 0的改修三国史的学风。 有的学者对裴松之注加以辩正分析。陆深 5俨 山外集6卷 24指出: / 夫史之有补注, 盖古之传也。 传取其转, 注取其流, 义则一也。观夫掇众史之异 词, 补前书之所阙, 若裴松之 5三国志 6, 陆澄、 刘昭 之5两汉书 6, 刘彤 5晋纪6, 刘孝标之 5世说 6, 颇有 补裨焉。至于拾厥弃捐, 务为容泽, 殆其失也。 0对 裴松之自称 / 奉旨寻详, 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旁摭 遗逸 0的注史风格有所肯定, 但也对其 /细大不捐 0 之失也一并指明。周婴认为 / 裴松之 5三国志注 6, 校练精密, 可谓勤矣, 然亦有阔处。 0其著作 5巵林 6 卷 1专列 / 难裴 0一目, 对裴注中错误之处进行辩 难, 今举一例: 5魏志 6: 景初三年正月, 明帝崩, 时年三十 六。注曰: 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 文帝始纳 甄后, 明帝应以十年生, 至此年整三十四耳。时 改正朔, 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 可强名三十 五年, 不得云三十六也。难曰: 按 5志6称叡封武 德侯年十五, 时为延康元年, 则叡盖以建安十一 年生, 计黄初、 太和、 青龙, 合年十七, 而景初强 为三年, 凡二十年。则裴云强名三十五者, 良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30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4 15:53 , Processed in 0.61972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