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明代 5三国志6及裴松之注研究简论 文廷海
5自序6中揭示了撰写目的: /然而 5三国志 6者, 竟与
诸列传之史, 立于学官, 刘知几持论, 徒托于 5史
通 6, 范祖禹、 陈亮, 欲改而未果。萧常作 5续后汉
书 6。杨英然驳正 5汉史6, 谢翱作 5季汉表 6, 而俱未
成。逮至明代, 作者如林,,近世如武进唐顺之, 南
昌魏靖国, 钱唐邵经邦, 亦皆仿郑樵而合列传之史,
以成一书。其于三国之书, 稍稍裁易, 然皆未尝改
5(三 )国志6。,,窃不自量, 乃即其书而宰割之。
综其实事, 削其诬史, 易其名称, 弥其脱落。 0尊 /蜀
汉 0为正统, 以魏、 吴为世家, 显然承习凿齿5汉晋春
秋 6、 朱熹5通鉴纲目 6的书法。其具体篇目是从汉
献帝迄后主, 为 5本纪 6三卷, 附以诸臣为 5内传 6。
吴、 魏之君别为 5世家 6, 而以其臣为 5外传 6。又以
董卓、 袁绍、 袁术、 公孙瓒、 公孙度及吕布、 张邈、 陶谦
诸人为 5载记 6。凡更事数姓与依附董、 袁诸人者则
为 5杂传 6。又别作 5兵戎始末 6、 5人物生殁 6二表,
以括一书之经纬。卷首冠 5正论 6五条、 5答问6二十
二条、 5凡例 6四十四条, 以揭一书之宗旨。清人何
德刚5池北偶谈 6卷十六评价该书 /不惟名正言顺,
抑且文词斐然0, 但四库馆臣批评该书 /中间义例既
繁, 创立名目, 往往失当。 0
[ 1]卷505 季汉书提要6
三、 对陈寿5三国志6的考辩
陈寿5三国志 6成书, 历代对其均有褒贬评价。
陈寿撰修 5三国志 6之时, 有关三国时期的杂史甚
多, 如王沈 5魏书 6、 韦昭 5吴书 6、 王隐 5蜀记 6等,
/ 凡此之类, 或称正史, 或名杂史, 或号霸史, 载籍虽
沦, 空名犹在 0, 这些史籍为何失传, 明人周英认为
/ 文士立言, 莫巨于史, 其传者若星云丽天、 春花扬
采; 不传者时见于轶书, 若睹凤片羽足验五徳, 或见
虎一毛不知其斑。非独以文之工拙, 才之优劣故也,
盖亦有幸不幸焉。三国 书传者, 唯陈寿所撰是
矣。 0
[ 11]卷 45志6陈寿 5三国志 6能独传至今, 明人彭大
翼引前代之说予以揭示: 如 / 时人称其善叙事, 有良
史才0
[ 12] 卷595臣职# 史官# 三国志6, 出自 5晋书 # 陈寿传 6。
杨士奇 5东里续集 6卷 7评价陈寿 5三国志 6引宋代
叶梦得之说 / (陈 )寿高处逼司马迁而胜班固 0, 对陈
书颇为认可。何乔新认为叶梦得 /逼迁胜固0之说
大体不差, 指出陈寿5三国志6/叙事简健, 非李延寿
辈所能及0
[ 9] 卷185书三国志后6, 其史才在唐代李延寿等之
上, 故所作5三国志6/ 辞多劝戒, 有益风化。文中子
称其依大义, 削异端; 司马公喜其叙事高简而有
法。 0
[ 9] 卷 25诸史6引用这些评述, 反映何乔新对陈寿
5三国志 6还是相当认可的。朱明镐 5史纠 6卷 1对
5三国志 6不足有所总结: / 陈氏纪事, 简质有良史
风。但统观大体, 其阙有四: 不志历学, 一阙也; 不传
列女, 二阙也; 不搜高士, 三阙也; 家乘国志未及广
采, 四阙也。 0认为诸如此类不采注记加以补充, 虽
然可免/以疑传疑0之讥, 而终有 /阙如 0之憾, 反映
了朱明镐 / 求全责备0的立场。明代学者还提及陈
寿/ 丁氏不与米不作佳传 0、 / 因父髡 0对诸葛亮 / 应
变将略非其所长 0之讥等问题, 因前代学者多已阐
发胜义, 明人没有新的发挥, 故此本文不论。
由于 5三国志6叙事追述了东汉末期的历史, 与
范晔 5后汉书 6有所重复, 对于二者的优劣, 明人亦
有认识。胡应麟5少室山房笔丛正集 6卷 55史书占
毕一 #内篇6对前人 / 5后汉书 6之文不若 5三国志 6
之质 0说法表示否定, 他认为 /是不知-质胜则野. 之
说者也。 0指出 5三国志6叙事的质朴。他又在 5少室
山房集6卷 1015读三国志6中对陈、 范二书的特点加
以评述: / 陈寿有余于质而不足于文, 范晔有余于文
而不足于质, 品格政自相当。乃寿书失之太简, 而东
京一代故迹读范籍粲然足征, 洎辞亦丰藻, 奕奕二史
之优劣判矣。 0指出 5三国志 6虽然有 / 质胜于文 0优
点, 但失之过简是其不足, 这也是裴松之为 5三国
志6作注的原因, 胡应麟的认识颇为准确。
明代学者不仅对陈寿5三国志 6进行评论, 还对
5三国志6有关史事加以考辩。朱明镐 5史纠 6卷 1
专门考辩 5三国志6。其中, 5三国志 # 魏书 6有 16
条, 5蜀书 64条, 5吴书63条, 总共 23条。我们引述
几条, 以见朱明镐考辩的特色:
5志6云: 建安五年春三月, 董承等谋泄, 皆
伏诛。 按: 承之谋深, 恶吉利之无君也; 于吉利
为逆, 于献帝为正。今书 /伏诛 0, 伏献帝之诛
乎? 伏吉利之诛乎? 凡 5志 6近事多微词以远
祸也。陈寿立太康之世, 以指建安, 直笔何害?
尚畏南史之及身哉?
对陈寿身处西晋太康年间, 隔代修东汉末年之
事而用曲笔以远祸的作法, 表示批评。不仅本条史
事书法如此, 书 /废张后 0、 /废齐王曹芳 0等有关魏
晋禅代时期的史事, 陈寿更是用笔谨慎, 轻重其词,
所以朱明镐说: /寿书魏事易, 书晋事难, 盖土行已
尽, 可显列其慝, 身立晋朝, 难罪状其祖也。今于操
多曲笔, 于懿、 师多明文, 何耶? 或以操芟夷群雄, 积
苦兵间, 夺天下于黄巾、 黑山之手, 而司马父子蹈藉
余势, 狐媚以弋天位, 此不过新莽、 楚玄之属耳。当
涂、 典午情罪差异, 故亦轻重其词欤! 0以 /情罪 0之
说解释陈寿书法的差异, 属于 / 自我作诂 0 , 难以使
读者信服。
魏将邓艾攻至成都, 蜀臣谯周劝蜀国君臣开门
迎降, 朱明镐对此颇有微辞: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