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7? ?三国志?人物研究分布
人物 发文量 人物 发文量 人物 发文量 人物 发文量
曹操319曹丕34曹睿1董卓6
袁绍9袁术1刘表9刘琮1
吕布3臧洪1张鲁1何晏9
夏侯玄2荀9崔琰2孔融15
毛1王朗1王肃4程昱1
郭嘉3曹植88王粲52徐干2
陈琳4刘桢2杨修6阮籍45
嵇康141刘劭16仲长统11高柔1
杨阜2诸葛诞2邓艾7钟会3
王弼43华佗20管辂1刘备77
刘禅5诸葛亮 1162关羽69张飞3
马超3黄忠2赵云2法正3
马谡18黄皓2李严2魏延39
杨仪2谯周3蒋琬3姜维13
孙策4孙权46张昭2顾雍2
步骘2周瑜8鲁肃15吕蒙2
虞翻2张温1暨艳2诸葛恪1
? ? 从上表可知, 诸葛亮研究可谓独领风骚, 多达
1162 篇, 24 年间平均每年超过 48 篇。在湖北襄
樊、 陕西汉中、 河南南阳、 山东临沂、 四川成都等地
都成立了诸葛亮研究会, 先后召开了十余次研讨
会, 并出版了有关诸葛亮研究论文集, 每次的论文
集都有比较明确的主题。各地研究机构的有力推
动, 使得诸葛亮研究不断向前发展。其次是关于
三曹的研究, 研究曹操的有 319 篇, 曹丕的有 34
篇, 曹植的有 88 篇, 另外以? 三曹?为题的有 11
篇, 共 452 篇。嵇康也比较受重视, 多达 141 篇。
刘备、 孙权行情显然不及曹操, 更不敢望诸葛亮之
项背。值得注意的是, 关羽崇拜在民间甚有市场,
但学者们似乎没有给予这位圣人太多的关注。总
之, 三国人物的研究分布极不均匀, 绝大多数的人
物无人问津。为什么学者们仅将注意力几乎全部
投在诸葛亮等少数几个人身上? 诸葛亮的魅力何
以有如此巨大? 为什么大家一哄而上都争着炒诸
葛亮的冷饭? 这种一边倒的独特现象确实值得深
思。
五? 结论
1978 年以来的三国史与?三国志?研究队伍
有1800 余人, 研究论文逾 3 000 篇, 成绩显著。
但是问题也有不少:
第一, 目前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三国史
与?三国志?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客串作者, 共有
1408 人, 占全部作者的77. 79%; 一般作者, 共有
314人, 占全部作者的17. 37% ; 发文量 5 篇以上
的核心作者共计 86 人, 发表论文 841 篇, 占全部
论文的27. 86%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 核心作者所
发论文的总数一般应占 50% 以上。因此, 我们认
为, 目前三国史与?三国志?研究的核心作者群还
在形成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 一是三
国历史复杂, 头绪繁多, 梳理起来颇为吃力, 粗粗
涉猎者难以为功, 只好打一枪就换地方。而长期
守住这一阵地、 集中全力攻三国的人屈指可数。
二是泡沫学术的繁殖, 使得这一领域也不可避免
地受到影响。论题重复现象非常明显, 论点重新
排列组合, 改头换面, 貌似创新, 实则了无新意, 陈
陈相因, 对本学科的推动没有贡献, 反而毒害了学
术空气。
第二, 研究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社会
政治生活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
以来,? 文化热?,? 改革热?, ? 国学热?, 一浪接着一
浪, 人们都不自觉地将它们与三国研究联系起来。
社会上流行什么? 热?, 三国史与?三国志?的研究
就要受到相当程度的? 感染?。三国史与?三国志?
的研究似乎很热门, 很时髦, 但并非真正的热, 严
肃认真的纯学术研究仍然鲜有问津。
第三, 研究成果的分布还极不均匀, 缺少整体
布局, 几乎将全部注意力投在诸葛亮等少数几个
人身上。三国时期的政治, 风云变幻, 波澜壮阔;
三国时期的经济, 革故鼎新, 翻天覆地; 三国时期
的军事, 铁马金戈, 气势恢弘; 三国时期的外交, 纵
横捭阖, 引人入胜; 三国时期的人物, 英雄辈出, 光
彩照人。三国是一个富有生气与活力的时代, 是
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捩点, 值得我们从
多方面进行研究, 要研究的内容委实不少。煮酒
论英雄, 何止曹操与诸葛亮二人? 诸葛亮研究可
谓独领风骚, 多达 1162篇, 研究曹操的有 319 篇,
而研究三国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民族等问题的
论文总量明显偏低。总之, 三国史研究, 畸轻畸
重, 十分突出。
新的世纪需要有新的三国史与?三国志?研
究。首先, 将三国作为一个断代来研究, 还没有真
正提上议事日程, 还缺乏系统研究。大多数研究
者没有把三国时期作为一个断代的单元进行宏观
的研究, 没有把三国时期的政治、 经济、 军事、 制
度、 外交、 文化等等作通盘考虑, 横向比较, 系统研
究。
其次,?三国志?文献基础研究还不够完善, 文
本的整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这项工作
正在开展之中。复旦大学的吴金华先生集中二十
?115?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