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蜀志
·
庞统传》
?“
?司马》徽甚 异之
,
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
由是渐显
。”
本条中
“南
州
”,
与第 ? ?一? ?条情况 相 同
,
专名 号宜删 去
。
书中
“
南州
”
标专名号
者又见于
??? ? ?
。
?
?
《魏志
·
裴潜传》注引
《魏略》
?
严干与李义
“遂
相附结
,
皆仕东郡为右职
”。
本条以
“
东郡
”
为郡名
,
误
。
检《续汉 书
·
郡 国志》
,
育州下 属八郡
,
其中有一郡名
为
“
东郡
”,
然本条之
“
东郡
”
并非育州之东郡
。
本条上文有云
?
李义与严干皆冯翔东县
?东边数县之简 称?人
,
而 东县旧无冠族
。
“
逮建安初
,
关中始 开
。
诏分冯翔西数县为左
内史郡
,
治高陵
?
以东数 县为本 郡
,
治临晋
。
义 于县分当西属
,
义谓干曰
?
‘西
县儿曹
,
不可与争坐席
,
今当共作 方床耳
。
”
,
可见
“东郡”
即
“
本郡
”
冯翔
,
以方位在新置左 内
史郡之东
,
故有此称
,
其不宜标专名号甚 明
。
?
?
《昊志
·
昊主传》
?
廖式
“与 弟潜共攻
零陵
、
桂阳
,
及摇动交州
、
苍梧
、
郁林诸郡
,
众数万人
”
。
本条断句
,
将 交州与苍梧
、
郁林视 作平行关系
,
可商
。
苍梧
、
郁林二郡皆属交州
,
交
州于 二郡为领属关系
,
因此
“
交州
”
后顿号宜删去
。
?
?
《魏志
·
文帝 纪》注 引《献帝传》
?“
今兹岁星 在大梁
,
有 魏之分野也
。”
本条中
“大梁”
不是地名
,
而是星宿名
。
本条前后
,
星宿名?包括大梁?多处出现
,
皆未标专名号
,
本条当与之统一
。
?二?
体例 不一
地名标专 名号时
,
体例不一现象较 之人名方 面更为突出
,
其表现主要是当江
、
河
、
淮
、
汉之 类名词前后 加方 位词 时
,
有 时连标 专名号
,
有时又仅标江
、
河
、
淮
、
汉之类名词
。
此
类词 出现频率甚高
,
难以尽列
,
举 数例以见 问题之普遍
。
?
?
江东
。
? ??
《吴志
·
是仪 传》
?“
后依刘舔
,
避 乱江东
。”
? ??
《魏志
·
徐奕传》
?
“
避难江 东
,
孙策礼命之
。”
? ?
?
江 南
。
? ??
《吴志
·
吴范传》
?“
范尝 白言江 南有王气
,
亥 子 之 间有大福庆
。”
? ??《蜀 志
·
赵云传》注引《云别 传》
?
“
从平江南
,
以为偏将军
。”
?
?
三江五 湖
。
?? ?《蜀 志
·
邓芝传》
?“蜀有
重险之固
,
吴有三江之 阻
。”
? ??《蜀志
·
刘封传》注引
《魏略》
?“
臣闻范盖识微
,
浮 于五湖
。”
?? ?义吴志
·
虞翻传》注引
《会
稽典录》
?“东渐
巨海
,
西通五湖
。”
? ??《蜀 志
·
许靖传》
?“
三江五 湖
,
皆为虏庭
。”
? ?
?
河
。
? ??《魏志
·
武帝 纪》
?“
东至于 海
,
西至 于河
。
南至于穆陵实得征之
。”
? ??《魏志
·
刘 度传》注引《新 序》
?“使使 者聘
孔子于鲁
,
以胖牛肉迎于河 上
。”
? ?
?
河西
。
? ??
《魏 志
·
文帝 纪》注 引《魏 书》
?“十
一月 辛未 河西 遂平
。”
? ??
《魏志
·
阎温传》注
?
引
《魏略》
?“
至黄初中
,
河西兴复
。”
三
、
朝代族名类
朝代族名方 面主 要 问题是体例 不一
。
本来
,
朝代名标专名号体例
,
学术界意见 比较
统一
,
如朝代 名 前 加
“有”
、
“
大
”
、
“皇”
等字样
,
或朝代名 后加
“室”、“
氏
”
、
“
家
?
、
“
朝
”
等字样时
,
皆连标专名号
。
《三国志》点校本中
,
多数地 方便是 如此 处理
,
但超出
此例者亦为数不少
。
如
?
。
? ?
。
打分:
0 星